李培根:教育中“人”怎样被遮蔽?
发布日期:2015-07-03 13:37:59 来源:共识网 作者:李培根 编辑:陈峥

   ——2015年1月31日晚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所做的讲座

  前言:我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受到的人文熏陶实在太少。我读大学的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很多国学经典孔孟之道等都是受批判的,那时候我们只能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科技知识,其它的都不能学。所以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要补课,而我自己也经常在学一点东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呢,在人文方面我和你们一样的是学生,用你们的话来讲我也是一个工科男。(全场笑)别把这当一个人文讲座,就算一个工科的人学一点人文方面的东西,谈谈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教育中‘人’怎样被遮蔽”。社会学系的同学盛情邀请我,我想还是得准备一个新话题,而不是把以前在其它学校讲过的东西搬过来。当然这个话题呢也是我经常思考的。多年来,尤其是以前处在校长的岗位上,思考教育多一些,也深感我们的教育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人”被“遮蔽”了。当今世界,科技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些变化对教育的挑战是很大的。社会上有类似于“钱学森之问”(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样的批评和质疑声,也凸显了我们教育受到的挑战。很多人批评中国教育,其实也没有触碰到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今天之所以讲这个话题,是因为感觉到人的意义很容易在某些宏大目的、宏伟目标下被忽略,希望能够引发同学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思考人的意义。

  今天的讲座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什么东西遮蔽了人?”第二,“人的什么被遮掩了?”当然了,我谈什么东西遮蔽人也好,人的什么被遮蔽也好,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讲一些主要的东西。我讲的过程中,大家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马上跟我提出来,可以直接批驳我,或者我讲完后你们再提问也可以。(全场鼓掌)

  一. 教育中什么遮蔽了人?

  这里我想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教育宗旨、意识形态化、“事实的”科学技术世界、世俗生活世界、教师、以及学生自己。

  1.教育宗旨

  我小时候念书的那个年代,国家的教育方针我现在还记得,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全场笑)到后来呢,强调“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审视我们的教育方针,可以看出我国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当然是需要的。我们培养的学生理所当然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教育者很容易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我们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工具。有没有比这更重要的?

  我们的教育中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自由意志,这是作为“人”的意义的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关于自由这点,我待会儿会提到,还将让大家看看马克思是如何评述自由的。

  关于教育,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康德,在《论教育》中提到,“人是教育的唯一生命。教育的方向在于超越现实、满足未来。教育是为了现在,即把青少年培养成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生活的人,许多国家的政治家、教育家也只是着眼于现在,把现在的国家利益当作目的。——与人类的崇高使命和教育的真谛背道而驰。”他还认为,“人的自由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那么我们需要思考,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不容争辩的,但问题在于,这是不是我们的最高目的?很多人缺乏对这个问题的追问。这凸显了关键的一点,我们没有真正从人的意义上去理解大学教育。马克思把人的自由发展看得最高,并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应当是我们牢牢记住的。遗憾的是,我们长期宣传学习马克思主义,但是意识到这点的人太少。其实这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曾经在人大会议上提交过书面的建议,希望能把“让学生自由发展”放到我们的教育方针中去,而且应该放在首位。如果仅仅从工具层面来理解教育,忘记了人的意义,那样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人的遮蔽。

  2. 意识形态化

  容易遮蔽人的第二个问题是意识形态化。请注意,我强调这个“化”字,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自己的意识形态,国家要讲意识形态安全,但是教育中不能够被意识形态化。现在的情况要相对好一些,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意识形态化要厉害得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