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岂能为吹捧导师埋单
发布日期:2020-01-21 16:40:17 来源:红网 作者:马树娟 编辑:藤井树

  近日,一篇7年前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意外引发舆论关注。这篇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徐中民撰写的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却在文中花费大量笔墨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被公众调侃为“神仙论文”。

  《冰川冻土》是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相信无论是关注生态研究的科研人员,还是普通读者都无法看出生态经济学与“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存在何种关联。而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论文,竟然就堂而皇之地被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并获得大篇幅的呈现。这不仅是对学术期刊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严重亵渎,也让学术起码的体面和尊严荡然无存。

  更为严重的是,这篇论文有侵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嫌。据媒体报道,这篇论文隶属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获200万元资助。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公众不禁要问,项目内容由生态经济研究直接转向大肆吹捧导师夫妇,是否属于擅自更改研究内容?这样的项目成果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这其中是否存在验收机制失范甚至是相关人员被贿赂的问题?

  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规定,不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展研究、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会受到警告、追回资助经费等处罚。目前,《冰川冻土》主编也即此篇论文作者的导师程国栋院士回应称,文章与《冰川冻土》学术定位不符,自己“事先一无所知”,已引咎申请辞去主编一职,并向读者道歉。但这起事件不能仅仅终结于导师引咎辞职,这背后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违法问题,相关部门也应该尽快深入调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9518.2亿元,同比增长13.5%。这些支出很大一部分是以科研经费的形式划拨到具体项目,有力地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不过,由于预算编制和执行不严、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监督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原因,科研经费的使用中也存在诸多乱象,有的科研人员甚至将科研经费视为圈钱工具。尤其是2014年曝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涉嫌伙同他人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一案,更是将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侵占挪用、利益输送等乱象暴露于镁光灯下。目前李宁案已经一审宣判,相关当事人势必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而徐中民这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名发表的歌颂导师赞美师娘的论文,则给科研经费使用的诸多乱象再添新乱。

  其实,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不断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如李宁案就是国家审计署在进行专项审计中发现了相关线索,并交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查处的。但无论是李宁案,还是此次论文事件,都暴露出我国在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上还存在纰漏,在科研项目的验收把关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面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沉疴旧疾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不能止于个案处理,还要从根源上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不仅让科研经费做到专款专用,还要在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审计、项目验收等环节细化责任,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公开、透明,从而斩断伸向科研经费的“黑手”,让科研经费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引领助推国家创新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