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停诊”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发布日期:2020-07-02 15:36:13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藤井树

  7月1日,《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暴力威胁时,可以采取避险、防卫等保护措施,暂停诊疗;威胁人身安全的情形消失后,医院应当及时安排医务人员恢复诊疗。

  相比于增设一键报警装置、医院入口安检等措施,这条“避险停诊”的规定尤其引人注意。在眼看危险出现、事态可能升级时,允许医务人员离开现场,显然是避免矛盾激化的有效方法。

  看到这条规定,有人禁不住问:“难道以前不允许?”严格来说,以前未有明确规定,在现实中,即使发生了“医闹”事件,有些医院也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要求医生不得擅离岗位。在舆论场上,这样的道德绑架也不是没有——救死扶伤是天职,怎么能因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拒绝看病呢?

  医生的使命再神圣,也不能作为将其推向险境的理由。当医生面临病患或家属言语威胁、眼看事态可能迅速升级之时,还被要求继续留在诊室中,事实上是剥夺了这个群体的避险权,无异于放任冲突的发生。毕竟,医疗领域专业性极强,医疗结果也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很多目的就是来找茬、泄愤的病患来说,不可能指望医生几句话就让他情绪稳定,“你一言我一语”的结果只能使矛盾激化,甚至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事实上,有些“医闹”也正是认定了“你不能停诊离开”,才会有恃无恐地威胁纠缠,甚至在医生每次出诊时都来骚扰。

  面临危险,人人都有“一走了之”的权利,医生也不例外。“避险停诊”说起来也许不好听,但当手无寸铁的医生面对有备而来的医闹,眼看隐患就在眼前,允许离开是对他们最起码的保护。相反,以医德的名义让医生顶着危险上,既是对他们人格尊严的侵犯,也无益于事态的降温。事实上,医生暂时离开现场后,医院负责医患纠纷调解的专业人员可以及时介入,对情绪冲动的患者进行耐心劝解,医院保安和公安人员也有时间介入处理,很多恶性事件都可以被化解在萌芽之中,对医患双方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有关部门也集中出台了一批法律法规,严打伤医辱医行为。然而,尽管“医闹”已经入刑,现实威慑力仍显不足,关键就在于现有法规侧重于事后惩戒,前置性的保护措施并不完善。反观北京的这项新规,就明确赋予了医生自主采取措施的权利,对于减少暴力伤医事件和倒逼有关部门及时介入,都有积极的意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