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发布日期:2020-10-16 14:06:26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王丹 旦知草 王太明 编辑:藤井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 绿色发展观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

  绿色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实践诉求。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史的奇迹,但工业化中期,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绿色经济发展不充分、工业化发展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矛盾凸显,这些问题反过来掣肘中国工业化转型发展。如,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针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绿色发展是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内嵌绿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必由之路。

  绿色发展观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内含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还要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幸福的发展要求,只有平衡而充分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何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绿色发展方式是必然选择。绿色发展的实质和核心要义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教训反思的必然诉求。中国七十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突出性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滞后、生态环境污染加剧,产业发展协调不够、生态建设机制不畅,绿色发展缺乏法治保障。绿色发展观深刻总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价值目标。绿色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无疑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观是全球绿色发展实践的理论诉求。伴随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加剧,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开始反思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呼吁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寻求新的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全球绿色生态环保运动相继开展。绿色发展观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议建立公平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生态责任。

  二 绿色发展观的理论特质

  绿色发展观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

  人本性与生态性有相统一的理论特质。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观人本性与生态性相统一的理论特质。绿色发展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视为绿色发展的主体、尺度和最终目的,坚持了唯物史观人的主体性观点,充分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承认自然内在价值属性,坚持人与自然统一的大系统整体观,强调人在“人与自然”系统整体中的能动作用和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逻辑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理论特质。绿色发展观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和基本原则,展现了逻辑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理论特质。一方面,绿色发展观的理论进程与生态环境客观现实相统一。另一方面,绿色发展观的逻辑进程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统一。

  整体性与协调性相统一的理论特质。绿色发展观坚持运用系统性、整体性的原则和思维方式,处理绿色发展与其他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系统性观点,从而实现“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与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价值目标。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特质。绿色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为直接理论来源、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思想源泉、以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和环境伦理学为合理借鉴的新时代发展观,因而展现出其思想理论的继承性特质。

  三 绿色发展观的价值意蕴

  绿色发展观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呈现多维价值蕴涵。

  理论价值意蕴。(1)绿色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些理念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现代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确认和创新发展。(2)绿色发展观是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实践,历经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系统论述关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论。绿色发展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提倡付诸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全民践行的实践行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实践价值彰显。绿色发展观为推动绿色发展实践拓宽了视野,彰显了深刻的实践价值。(1)为中国绿色发展实践明确具体路径。(2)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引航。绿色发展观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供理念前提;“以人民为中心”设定价值取向;“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提供方法论指导;“两山论”“两型社会”建设是主要着力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途径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制度保障。(3)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进路。绿色发展观与建设美丽中国高度契合,实现美丽中国离不开绿色发展的支撑。(4)引领中国走出资本逻辑困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观重构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平等关系,必将助推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世界价值展示。绿色发展观立意高远、视界开阔,展示了世界意义的价值魅力。(1)开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2)为有效化解全球生态危机贡献中国智慧。(3)为全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本文来自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成果,课题编号SZ2018A006。)

  (王丹:大连海事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旦知草、王太明:大连海事大学深圳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