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客流“削峰平谷”,要用好价格杠杆
发布日期:2021-03-04 16:23:43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张淳艺 编辑:藤井树

  据《北京青年报》3月3日报道,记者日前获悉,北京将继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三地轨道交通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逐步推进铁路和地铁一票通行。此外,还将研究轨道交通“高峰票价+通勤优惠”,引导旅游出行、生活出行与通勤高峰错峰。

  客流时空分布不均匀,是包括北京在内许多城市公共交通的共同特征。北京地铁早高峰大数据显示:北京工作日轨道客流进出站时间呈现明显的双峰形态,每天早7时30分至8时30分的一个小时内,集中了全天16%的出行,导致早高峰客流压力巨大,运能紧张,60%地铁线路处于“超负荷”的状态。而平峰时段客流较少,运能相对宽裕。

  如何有效“削峰平谷”,合理疏导客流,成为一道现实问题。除了呼吁用人单位积极实行错峰上下班,有条件的市民主动错峰出行外,价格杠杆不失为一种调节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北京地铁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探索和尝试。2015年,北京在部分地铁线路和车站试点低峰优惠。乘客在工作日早7时前,刷卡进站可享受一定折扣优惠。不过,从实践情况来看,低峰票价分散客流效果并不太明显。据统计,低峰票价优惠施行1个月时,试点线路各站7时前客流增幅并不大。

  这样的情况不难理解。低峰票价主要针对的是上班族,希望引导一部分人提前出门,但事实上多数人上班时间相对固定,自我调整的空间十分有限。除了部分以往就在7时左右进站的乘客会往前多赶几分钟外,大多数上班族宁愿选择在家多睡会儿。同时,有乘客担心,享受低峰打折后可能影响原有的乘车金额累计优惠,最终反而多花钱。

  相比之下,游客、老年人等非通勤人员,他们的出行时间更为自由宽松,调整的空间和自主权更大。如果能够通过调整高峰时段和平时的票价,比如非高峰时间有价格优惠,那么就可能引导这部分群体相应提前或推后出行时间,减少与上班族扎堆。这既能提高出行体验,也有助于帮助这部分人群降低乘车费用。这样一来,就有望形成“高峰时段以通勤出行为主,其余时段以非通勤出行为主”的布局,从而有效分流客流、缓解交通压力,同时能充分利用现有运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高峰票价+通勤优惠”目前还只是初步构想,如何照进现实需要有关部门拿出更多智慧。如非高峰时段票价优惠多少合适、此前的累计优惠政策是否需要同步调整、如何避免增加上班族的通勤成本等,需要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公众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