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强化对改革的政治担当
发布日期:2016-01-11 14:39: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正东 编辑:胡擎银

  政治担当是检验和衡量领导干部政治操守、政治品格以及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领导干部的政治担当如何,是党的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大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政治担当,以对党的绝对忠诚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有效贯彻落实,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和责无旁贷的奉献精神,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政治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政治担当不是单纯的激情冲动,而是共产党人在军魂、纪律、使命的千锤百炼、涵养教化中获得的高尚品格和可贵素质。

  政治担当以绝对忠诚为标准。政治担当的核心是忠诚,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国防事业。在改革进程中,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明确“听谁的话”“跟谁走”“为谁担当”等基本问题。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决定了每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对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大考中,要特别强调坚定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政治定力,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敢于与违反党性原则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政治担当以不辱使命为指向。能打仗、打胜仗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更是军队的职能所在、使命所系,是政治担当的核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面对影响打胜仗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如领导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相对滞后等,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担当才能使问题的解决有所突破。领导干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改革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反对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分散主义,以“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操守、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釜沉舟的胆魄、中流击水的豪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打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政治担当以严守纪律为根本。政治担当不是“乱担当”“乱作为”。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大考中,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观念。“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改革中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是任何人都不能突破的“底线”,是实现强军目标、增强我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命线。听党指挥、严守纪律,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怕牺牲,领导干部有这样的政治担当,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政治担当要在学习体悟中得到升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政治担当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只有对社会发展潮流深刻体认,才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只有对自身的历史方位做准确界定,才会大度担当、坚韧担当、睿智担当。

  在明确军人历史责任中强化政治担当的自觉。习主席强调,现在,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澎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日渐加剧。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窗口期”:世界新军事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后来居上的机会;国家和人民全力支持改革;人民军队经历反腐洗礼士气高昂。机遇稍纵即逝,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阻碍、拖累改革的人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中获得政治担当的动力。改革是思想深处的革命。思想不解放,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到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影响改革的许多思想障碍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全面深化改革不可能不触及现存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要根据改革需求审视自身思想观念,坚决去除陈旧落后的惰性、固化思维,坚决抛弃不合理、不利于战斗力生成的旧观念,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信息化战争新观念,瞄准对手、求新求变,打破自我,浴火重生,抢占军事革命的制高点,实现后发赶超;要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羁绊,在思想上主动跟上改革强军步伐,服从大局,衷心拥护改革,主动为党分忧,为组织担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