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7日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以来,这一概念已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
从2012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出台,经济回升态势确定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就对经济复苏充满乐观情绪。
不过,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3%,较去年12月大幅下降2.9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市场普遍预期14.9%的增速,这一数据的公布使原本乐观的预期变得理性。与此同时,国际环境、国内通胀水平、高企的房价、生态环境等问题也对我国经济复苏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
“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势所趋。”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趋收紧,经济发展方式仍明显带有粗放特征,节能降耗、加快方式转变的实质性进展远不能令人满意,经济升级已是刻不容缓。
那么,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打造?以及又将面临着哪些挑战?
“升级”的压力与动力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在“十五”计划时期(2001年至2005年)甚至更早时就已经提出,但对转型升级内涵的理解却在不断变化。
在“十五”计划时期,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投资和政府推动,依赖低端产业,依赖出口引领的增长模式,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十一五”规划时期,提出了“又好又快”理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民生保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促使我们又一次深化了对内需驱动和创新驱动的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到新的阶段。
“十二五”规划更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同时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四条主线,构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支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到现在近20年间,中国的经济转型之路并不通畅,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并未实现根本转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表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充裕,资源压力不大,依靠劳动力投入和资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比较容易。现在,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资源环境约束开始强化。
“中国经济既有增长模式的潜力几乎已挖尽,如今再难承受既有增长路径带来的诸多经济负担。”贾康也表示,如果不优化经济增长路径,中国经济以后不可能再保持目前这样的增速,还会导致既有增长模式弊端的进一步恶化。
“历经30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正在转入中速增长区,增长拐点大概出现在2015年,之后会逐步稳定在6%到7%之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在一个论坛上也做出了这一论断。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路径
对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世锦认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抓住两大抓手:一是城镇化和消费升级,“中国城镇化率未来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空间,意味着还将有两亿多人成为城镇居民,这些人进入城市后其消费水平有望增长30%左右。”刘世锦表示,此外,目前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占比为20%左右,到2020年将可能升至45%左右,消费升级也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潜力。
“二是产业升级。201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23%,而同期日本是31.4%,美国是38.5%。如果通过产业升级达到日美目前水平,中国工业增加值率就有30%到70%的提升空间。”刘世锦说。
张永军也认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除了城镇化、产业升级外,还有一个重要抓手是“创新”。
“城镇化滞后就说明还有很多人生活在农村或者说在农业部门工作,农业的效率本来就很低、农民的消费需求也比城市低很多。如果农民可以转移到城市,那么经济增长潜力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消费需求也可以相应扩大。”张永军认为,在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资源环境约束开始强化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比价关系发生变化,这种比价关系的改变就会引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创新。
在张永军看来,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说,资金的利率市场化、资源税的改革等等都要推进。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改变价格偏低现状,企业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就要完善激励机制,需要尽快完善鼓励创新方面的政策。”张永军认为,现在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考评指标大多集中在短期效益上,使得国企创新研发的动力不足,因为这样要进行大量长期投入。
政府自身改革难题
中国经济升级版命题的提出,得到了经济学界的一致认同,不过有专家对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表示担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路径比较明晰,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制度改革提高经济效率,这就要涉及改革红利能否释放、政府自身改革等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对媒体表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最核心的还是用好改革红利。“现在遇到的问题根源在于体制机制弊端,必须通过改革激发活力,而改革离不开开放。”张立群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核心要依靠改革的红利,而改革红利释放的关键在于相关的转型与改革要到位。
“比如新型城镇化,同以往相比,新型城镇化承载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使命;承载着释放内需潜力的重大使命;承载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使命,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改革。”迟福林说,包括尽快打破二元户籍结构,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调整推进与人口城镇化相适应的财税体制改革等,这些体制问题不解决好,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就很困难。
迟福林认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加快政府转型与改革,这也是当前改革攻坚的重要切入点。
“只有进一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才能完成要素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真正放宽准入,破除行政垄断,实现让市场配置资源,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等。”迟福林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