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提出“制度化过程下人际信任与系统信任双向转化”的研究框架,在控制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和个体层面人际信任后,组织内部制度对“个体—组织层面”的系统信任度仍有重要影响。工会制度对于员工组织系统信任的提高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只有工会制度还不够,还需要员工亲身参与,才能切实发挥效果。工会最佳实践案例也表明,全球化特征将使工会研究和实践受到持续和热切关注,更好地发挥工会维护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作用。
与会专家还基于对建筑业的实证研究分析了现行安全生产体制的弊端,探讨了灵活化的雇佣关系对现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影响,提出创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呼吁工会在健全工作场所安全机制这个前提性和基础性的环节上发挥更大作用。
建立家庭化与去家庭化相结合的混合养老体系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尤为严峻。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仍比较低、户籍制度存在城乡差异,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工进城工作,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急剧增多。
与会专家基于201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采集的80000多户家庭的数据研究发现,约22.1%的家庭有65岁以上的老人;人员流动对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家庭的影响不同,农村丧偶老人的家庭成员流动率最高,达32.6%;留守与非留守、独居、空巢、隔代等状况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返乡可能性非常低,而中青年的举家迁移与国家政策推动儿童就地享有公共服务使中国人口迁移日渐呈现携幼留老的趋势。
与会专家强调,城乡社区的现实差异及人口流动对家庭结构带来实质性影响,迫切要求家庭与国家在养老问题上寻找最佳平衡点。中国适宜采取混合养老方式(家庭化养老与去家庭化养老混合),一方面,通过社会政策鼓励以家庭为基础的个人照料,另一方面,在农村提供更多诸如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逐渐去家庭化。虽然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非常迅速,但传统孝道依然持久且颇具影响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