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认识延迟退休的潜在影响
延迟退休不仅关系到养老保险的收支平衡,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若干重要议题,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尤其需要客观分析其对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人口抚养比和家庭抚养压力、社会保险和社会稳定风险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有利于增加劳动力数量,但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延迟退休可以从定义上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以15~59岁为劳动年龄人口来推算,2020年-2030年、2030年-2040年、2040年-2050年期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每年分别减少780万人、560万人和1030万人。如果从2020年起每三年退休年龄延迟1岁,与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相比,到2030年、2040年、2050年平均每年增加劳动年龄人口700万人、1090万人、2070万人。
延迟退休会导致劳动力结构的老化和劳动生产率的降低。随着劳动力平均年龄的增高,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路径。根据近期对我国东部和西部城市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年龄关系的测算,60-64岁年龄组的劳动生产率比全部劳动力的平均水平低22%〜26%,比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龄组(25〜29岁)低37%〜40%左右。平均来看,退休年龄每延迟1岁,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会下降5〜6个百分点。
(二)有利于降低人口抚养比,但不利于减轻家庭抚养压力
延迟退休能够压低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按照目前趋势、假定生育政策和退休政策不变,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分别达到45%、56%和72%,总抚养比为71%、80%和98%。以此为基准情景,2020年起每三年延退1岁,2030年、2040年和205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比退休政策不变的情景分别低11、19和41个百分点,总抚养比分别低13、22和47个百分点。
延迟退休会增加家庭照料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压力。在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居家养老始终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家庭也是少年儿童照料的第一支柱。在家庭中,年龄较轻、身体健康的退休成员正在成为照料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少儿成员的主力。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发展,这一趋势将不断加强。延迟退休会减少家庭内部提供照料服务的人力,增加家庭的抚养压力。
(三)有利于延缓养老保险收不抵支风险,但不利于防控社会稳定风险
延迟退休将增加养老保险缴费的人数和收入、减少养老金领取的人数和支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应已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无死角”全覆盖。根据前述人口预测情景,与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相比,2020年〜2030年、2030年〜2040年、2040年〜2050年期间,平均每年增加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即同时减少的养老金领取人数)将分别达到700万人、1090万人和2070万人。按照职工人均缴费8500元、离退休人员人均领取2.5万元的现价水平匡算,这三个10年期间平均每年增加养老保险缴费收入600亿元、930亿元和1760亿元,平均每年减少养老金支出1750亿元、2730亿元和5180亿元。
延迟退休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前车之鉴不少。2010年,法国爆发全国性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参与游行人数超过了100万人。2013年,法国再次爆发数十万人参与的示威活动,抗议专家团队提出的退休金改革路线图。2014年,韩国爆发反对养老金改革的大规模示威,参与人数亦达到100万人。近几年,比利时、波兰等国也多次爆发反对延迟退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单次的参与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
延迟退休要满足四组先决条件
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正面与负面效应并存。为尽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减轻消极影响,需要事先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一)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普遍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化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持续减少,要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就要求劳动力的贡献加快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核心要求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延迟退休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显然与这一要求相悖。必须普遍提高各年龄组劳动力的生产率,才能“对冲”不利影响。按照每三年延退1岁的方案,劳动生产率每年至少需要“额外”提高2%左右。如果受延迟退休影响,年轻劳动力就业难度加大、中老年劳动力市场退出更不灵活,会进一步产生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效应。因此,还需要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鼓励高生产率的年轻劳动力进入,并让低生产率的中老年劳动力平稳过渡到退休状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