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进入到后期了,接下来是什么经济?很多的回答是升级版工业经济: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工业N.0。初步工业化之后,继续更新换代当然没有错。不过这并没有直接回答开篇的问题。即使是工业N.0,那么工业升级的方向又是什么?笔者认为,根本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经济。
服务经济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服务部门在工业化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长;另一个也可以是产品提供中服务的相对重要性,被称为产品的服务化。经济学中老的产品与服务的二分法,已经升级为服务——产品统一体。
前一种定义当然可以用服务业,或者说第三产业,在整体经济产出中的比重来衡量。虽然从总量来看,今年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占当季GDP比例为44%,仍然不到一半;不过,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和拉动在同期已经达到58.9%,6.9%的GDP增速中4.1%是由服务业拉动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2010年四季度的不足4成,上升到如今的接近6成。从宏观角度不难看出,服务经济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大方向。
后一种定义的服务经济也在中国大地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互联网+”的国家战略正是产业服务化的最好例子。因为互联网、TMT本身就是服务业。代表中国经济活力与发展方向的已经不再是钢铁、汽车等制造业,而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在传统制造业苦于融资困难之时,初创型的互联网服务业却在畅享资本盛宴。实际上,不少领先的工业企业正在服务化转型,比如年销售额近3000亿元的华为,一般会被归为制造业,实际上华为自身定位是“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端到端I.T解决方案和服务”,它所提供的产品不仅仅局限于通信设备,而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硬件设备只是服务的载体。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华为一般归为制造业。从这个意义上,服务的重要性在宏观数据中显著低估。
服务经济对就业拉动作用更加显著,能消化制造业增速减缓所溢出的劳动力。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重工业可以提供400个就业岗位,轻工业为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而且互联网更能放大对就业促进作用,据中央新闻报道阿里和淘宝直接或间接为1200万人提供了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报告指出,我国网络创业就业已累计制造岗位超过1000万个,并有力缓解了近几年的就业压力。
服务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引擎能由投资切换为消费。服务业的轻资产特性使得投资对服务业产能的拉动十分有限,而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通过消费端的刺激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比如,近日票房超12亿元的《夏洛特烦恼》,其投资成本仅2000余万元。
服务经济属于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产业,相对于工业更加节能环保。据统计,我国第二产业的能耗为2.03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的能耗为0.48吨标准煤/万元。此外服务业如碳金融及相关服务、环保运营服务等,也能减少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
简单意义上的服务经济就是生活服务、生产服务和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一般包括餐饮、理发、家政等,这类服务目前种类最多,发展也最为迅速,基本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但服务质量普遍不高。以客户体验为核心,通过 “互联网+” 生活服务品质的热潮正在兴起。
生产服务主要为生产提供服务,如金融、研发、咨询、运输等。生产服务业整体处于欠发达状态,质与量均不足,供给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生产企业的需要。其中,金融业不仅自身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沟通着各部门、各行业的生产运营,在实体经济中起到“润滑油”的作用,大力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扩大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发挥金融服务在市场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有助于中国经济快速、平稳转型。
公共服务,如教育科研、城市公用事业等服务领域,在我国被完全看成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运营。市场化运营机制的缺失使得公共服务企业受困于政企难分,经营效率普遍不高,不仅限制了公共服务企业的竞争力,也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中国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宏观经济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创造性毁灭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认清方向,更新观念。决策者与监管者将在完善政策、维护市场、鼓励服务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众多优质的服务业企业、服务化的企业,也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