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新态势与社会治理
发布日期:2015-11-30 16:47:12 来源:爱思想网 作者:李培林 编辑:胡擎银

  职业结构变动的新态势

  2013年,我国经济产出总量中,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2014年延续了这种态势,而到2016年有可能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将首次超过50%。这是我国即将从工业化中期转入工业化后期的重大标志。由于服务业的就业弹性高于工业、更高于农业,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也会深刻地反映到职业结构的变动中。或者说,我国或将开始一个新的职业结构阶段,即所谓“白领时代”,即在全部从业人员当中,白领从业人员占到多数。西方国家一些有争议但备受关注的议题如“大众消费时代”、“中产阶层”等都是在这个阶段提出的。“中产阶层”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个多样性、个性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治理将面临新的局面。

  居民生活消费的新态势

  新世纪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连续十几年都呈下降态势,但近两年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强劲。根据2014年上半年的数据,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已经超过投资和出口,成为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推动力量。虽然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但以多样性、个性化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方兴未艾,特别是通讯、休闲、旅游、养老、家政、医疗、教育、健身、网购等新型大众消费快速发展。大众消费时代也日益产生“消费主义”偏向,“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社会浮夸之风盛行,一旦出现经济紧缩,极易产生社会满意度下降和相对剥夺感,这是在社会治理中值得警惕的问题。

  老龄化的新态势

  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的全球性难题,而我国将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现在每天有2.5万人进入老年。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是,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速度快,年轻人向城市集中,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我国老龄化给养老提出新问题,在家庭结构迅速小型化的背景下,家庭养老的传统机制受到威胁,社会养老安全网的建设更加重要。规模化的集中养老毕竟是少数,居家分散养老仍将是普遍形式,社区老年人的餐饮、医护、照料、紧急呼救等社会服务亟须发展。这些都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从社会变迁和转型的这些新态势看,我国还有很大的结构变动弹性和发展空间,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社会变迁新态势,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促进我国在未来20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