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布,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是中国生育政策的一次重大历史性转变,实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告终结。
放开全面两孩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人口面临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就在很多人津津乐道于全面两孩之后可能带来的出生人口增长、劳动力供应增加、老龄化程度减缓和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等“成果”时,多年关注人口发展的人口学者、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提出,一定要高度警醒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这个现实,努力创造再生育的良好环境,避免全面两孩跟单独两孩一样,面临遇冷僵局。
他认为,全面两孩的实施效果事关中国发展大业和中国梦的实现,如果失去目前调整人口结构的最后较佳窗口期,中国人口安全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应立即实施全面两孩
第一财经日报:全面两孩政策放开之后,根据卫计委的预期,到2050年可增加约3000万劳动力,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低2%,未来将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根据您对中国人口现状的了解,这样的预期实现是否乐观?
姚美雄:全面两孩政策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但值得警惕的是,我国人口形势已经异常严峻,人口结构严重扭曲,已危及人口可持续发展和国家人口安全,并可能导致未来难以实现中国梦的重大风险。
要想实现全面两孩的预期目标,必须要全力以赴,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生育二孩的氛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严防遇冷及可能产生的出生性别比失衡加剧。
单独两孩现状实施快两年了,从统计数据看,的确是遇冷了。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只有176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仅占目标人群的16%。这其中还包括山东省的数据掺了较大水分。
单独遇冷,说明百姓生育意愿真的已十分低下。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立即实施全面两孩,不要再设置任何障碍,防止全面两孩后再出现遇冷,那样的话就会使我们错过调整人口结构的最后的较佳时机。
日报:您的意思是,不能只是放开全面两孩而已,而是要积极鼓励?在单独两孩放开后,我听说,有的地方如果符合政策的人群放弃生育二孩还可以得到奖励。
姚美雄:这种现象就说明有关方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口形势的严峻,还在用过去那种传统的控制人口数量的思维在管人口。
现在中国人口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首先是人口结构严重扭曲,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014年只有16.5%,已经处于严重少子化,大大低于世界27%的平均水平。老龄化在加速,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30%。出生性别比失衡严重。2010年,0~19岁人口男孩比女孩多了2210万,男女比例是114.6比100。
其次,中国已经掉入低生育率陷阱。近10多来年全国总和生育率在1.4至1.5间,这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大大低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发达国家水平1.7还低。由于我国生育率长时间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负增长趋势已不可逆转,预计2026年后就将出现负增长。
现在可以说人口危机已经初露端倪,暴露的问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2020年之后将全面爆发,出现招工难、娶妻难、养老难等问题,削弱经济发展动力,影响社会稳定。所以现在没有时间再耽搁了,必须立即实施全面两孩。
抓住中国人口结构调整的最后窗口期
日报:您提到目前的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是中国人口结构调整的最后较佳时机,为什么有这个判断?
姚美雄:修复扭曲的人口结构、确保人口安全已进入关键的历史节点。
目前,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由于严重少子化和快速老龄化相叠加,人口结构已严重扭曲,人口安全面临重大挑战,曾经引以为傲的人口优势正逐渐丧失,未来我国人口将大而不强,难以担当支撑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为什么说是最后窗口期?这是因为,一方面80、90年代出生妇女生育意愿远低于70年代出生妇女,另一方面后备育龄妇女急剧减少。20~29岁活跃育龄妇女,到2020年只有8200万人、将比2015年减少25.8%,到2030年只有6600万人,将比2015年减少40%。
因此,确保人口安全的补偿性生育主力军是70年代出生妇女,但是她们中最小的也都已超过35周岁,都属于高龄产妇,怀孕概率相对较低,畸形儿概率相对较高,生育风险相对较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