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梯到校门,按摩广告的“暧昧走位”该停了
发布日期:2025-04-22 09:32:25 来源:红网 作者:李馨媛 编辑:藤井树

  近日,重庆多位学生发帖反映某按摩会所的上门服务广告已经打到了校门口。对此,学校表示该广告位于商业区,校方无权直接拆除,但已向有关部门反馈,目前已经拆除。

  按摩广告从商业逐步空间“走位”至校园周边,从成人的视野逐渐“渗透”到未成年人的生活场景里,原本一场普通的商业推广,如今却成了公共文明生态的“视觉污染”。

  这些广告的“走位”极具讲究,专门挑选人群密集、曝光率高的地段,尤其是校园周边。可问题在于,校园周边除了是成年人活动的区域,更是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空间。商家为了追逐利润,不惜将低俗广告投向校园周边,这何尝不是在用低俗内容侵蚀公共空间的文明价值?当商业推广刻意将未成年人纳入其目标受众范围,说到底,这就是对“儿童友好型环境”的公然冒犯。

  面对这种明目张胆的越界行为,治理层面所呈现出的“温差”引人深思。当商业投机以“新兴产业”为幌子试探底线,监管若不能主动作为、及时划定红线,校园周边就很容易沦为低俗营销的“试验田”。这种监管的滞后性,不仅使未成年人持续暴露于不当内容之中,更释放出“违规成本低”的错误信号,变相纵容了更多企业效仿。

  企业追求利润本无可厚非,但任何商业模式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公序良俗的基础之上。校园周边的每一块广告牌,其实都如同城市文明的温度计;商业推广的每一次“走位”,也都应当衡量社会责任的尺度。公共空间绝非商业狂欢的跑马场,而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守护圈。 在这片区域里,商业行为有必要与教育环境的纯净性保持适当距离,与公共伦理的底线相互尊重。

  从电梯间到校门口,按摩广告的“暧昧走位”,本质上是商业利益对公共伦理的一次越界挑战。只有让广告内容彻底远离性暗示的“擦边球”,让投放位置成功避开未成年人的“视线区”,才能阻止校园周边成为低俗营销的秀场,真正让每一寸公共空间都化作文明滋养的净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