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的时间,口罩日产量提升十余倍,供应链的快速运转,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基础;线下影响、云上弥补,外贸受阻、拓展内销,企业灵活“变身”的背后,有着产业链的高效协同。
经济体系环环相扣。风险面前,成千上万链条相互支撑,守住了中国经济的稳;挑战当下,每个环节守正出新,创造了中国经济的新。而这一“稳”一“新”,正是读懂中国经济“不掉链”背后的密码。
应对“链”上挑战,中国经济有强大韧性。2020年,供应链这三个字,对中国经济的分量格外不同。疫情发生以后,虽然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通过政策力挺,快速打通了企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比如,在“六稳”基础上,犹如及时雨的“六保”政策迅速出台;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为稳定全球供应链注入一针“强心剂”;财政部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支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堵点”、补上“断点”,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下,不但没有出现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影响从中国向外部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反而让中国对全球产业的吸引力更加强劲。
把握“链”中机遇,中国经济有巨大空间。此次疫情,在客观上成为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催化剂和加速器。聚焦个性化消费趋势,网购平台得物构建集社交、电商、鉴定、品牌为一体的“淘”生态,成为年轻消费者的热门聚集地;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分析,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搭建“智慧电务”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助力企业“链”上降成本;与行业协会共同挖掘特色小店,美团联合多方成立“小店守护联盟”……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10月新增超133万个电商相关企业,今年新增的直播相关企业为2019年全年增量的5倍。可见,以“链”为突破口,新视野被打开,不仅让很多企业又回到了轨道之上,还拓展了“链”上空间。
夯实“链”下根基,中国经济有充足后劲。越是面对不确定性,越要练好本领。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工信部全面梳理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名单;八部门推出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加快供应链向供应网络转变。此外,加强基础工艺、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新基建,提速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等等,促使一些龙头企业也主动在新发展格局中下好“先手棋”。无疑,稳外贸相关政策陆续推出落地,将向外贸领域产业链释放更大利好,而这些举措既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贡献着中国力量,也为国际企业分享发展红利提供着中国机遇。
织密供应链网络,中国经济在行动。实践证明,有规模巨大的市场、有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有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综合优势不会减弱,只会增强。同时,只有维护好国际贸易环境,确保国际物流畅通,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才能共同推动全球经贸的早日复苏和繁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