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中秋:《喜闻捷报》
1947年的中秋节,毛泽东是在胜利欢庆中度过的,刚刚结束的沙家店战役改变了西北战局。在葭县朱官寨的一个院子里,毛泽东与战士们席地而坐,就着辣椒喝酒、赏月、谈天,山居过节,他们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和几串葡萄,小院里传来开心的欢笑。夜深人静时,一轮皓月挂在天空,毛泽东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逸光遄飞,诗兴大发,挥毫赋诗《喜闻捷报》: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诗曰: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1948年的中秋节,毛泽东则是在济南战役的炮声中度过的。他在对许世友全面作出战斗部署后,静静地等待着胜利的消息。1948年9月16日正值阴历中秋节,月明星稀,秋高气爽。根据攻城指挥部的命令,进攻济南的战斗从午夜时分开始,“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1957年中秋:畅游湘江
1957年,65岁的毛泽东已步入晚年,他从内心感受到了光阴的无情。也许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强健的体魄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迈誓言,这一年的中秋节,他选择了畅游长江和湘江。在品尝彬州梨的同时,他在长江和湘江的激流中展示了他的各种泳姿。之后,他又去了杭州,观看钱塘江大潮,并在钱塘江游泳,从此留下了“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雨台。人山分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的美丽诗篇。
之后的中秋节来临时,毛泽东还曾巡游大江南北,在激流中畅游搏击。
1961年中秋:外交午宴
毛泽东很少参加礼节性的外交宴请活动,但是,对个别重要的国际友人,有时也举办私人性的小型宴会,但在中秋节举行这样的外交私人宴会,仅有一次。1961年9月24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毛泽东与来访的蒙哥马利元帅共进午餐,他们谈得极为深入,就领袖的魅力、权威和他所领导人民的关系交换了看法。蒙哥马利元帅不但对这位伟人要了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机会,更是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了新的深刻的理解。
1970年中秋:给江青送玉米
1970年中秋节,毛主席送给江青5个粘玉米,当时,江青送给康生、张春桥、姚文元各一个,于是康生对此借题发挥。有一天,他对他的秘书黄宗汉说:“5个玉米主席肯定指的是军委办事组的那5个人,意思就是提醒江青在斗争中不要迷失方向,由此可以看出主席对江青的看法有了变化,我的这种分析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更不要向江青透露,江青这个人很聪明,也很敏感,她会领悟到主席送给她5个玉米的含义的。”有一天,江青看望康生后回到她的住处,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了,拉长脸说:“我以前多么关心他呀!我还送过他毛衣呢。可是现在他……”当时我们不知道她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1976年中秋:伟人辞世
1910年的中秋节,在江西永新南门禾川镇“海天春”小店铺内,诞生了一个女孩,父亲贺焕文因为女儿生在桂子飘香的中秋且有圆月相伴,故为她取名“桂圆”,这个中秋节出生的小女孩,就是后来与毛泽东牵手十年的贺子珍。在毛泽东与死神苦苦抗争的时候,他在疼爱的女儿手上画圆圈,不是指中秋节,不是指贺子珍,还会有什么别的用意呢?
1976年9月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也正是贺子珍的66岁生日。毛泽东在生命垂危之际,本应该与曾结发为妻的贺子珍见上一面,重温往日旧情,可就第二天凌晨时分,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他丢下了朝思暮想的爱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时,距贺子珍与毛泽东庐山相会已有17个年头。也在中秋月圆时,对毛泽东来说,更有撕肝裂心的一幕。
毛泽东的伟大一生,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是一坐屹立的丰碑,千古不朽。在革命的战斗生涯中,毛泽东所经历的付出、痛苦和离别远远大于给予、欢喜和团圆。中秋节在际,我们仰望星空,把酒邀月,追思伟人,缅怀先驱,并祝愿中华民族,天晴月更高,万里共婵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