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时代,艺术还需要标准吗?
发布日期:2014-05-30 10:12: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徐涟 编辑:

  从这两个核心内涵出发,我们发现,数千年已有的“真善美”的评价标准,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判定艺术高下时的最高准则:

  真实性,既包括作品对外在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也包括创作者自身内在感受的真实。作为艺术家,他是否如实地真诚地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并且他的表达是否准确、有效。他或者表达出所有人感受到却未能表达出来的情感,他或者纯粹表达出自己个人的想法,独特而不可重复,却是真实的,有启发的,有共鸣的,而绝非个人的无病呻吟。

  向善力。好的艺术应当具备向上的正能量,哪怕是破坏性的反其道而行之,也必须有建设性的意义,而非以毁灭作为终极目的。只有具备向善性,才能避免真正的艺术坠入标榜个性实则张扬丑恶的泥潭。

  创造美。人类历史上丑恶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它只能成为艺术鞭挞的对象,不需要再借艺术的名义被放大、被传播。将人类永远追求、不曾达到的理想世界以艺术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才是艺术到达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家的终极责任。

  因此,即便“武松杀嫂”的丑恶想像凭借良好的造型技能而披上艺术外衣,我们也可以凭此判断,这只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所谓艺术。

  当然,建立艺术标准并非仅仅列出真善美的原则,而应当建立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评价体系。这就需要我们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立属于当代中国的艺术评价体系,这是我们今天义不容辞的责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