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抓住了原著的魂,而不是徒有其表、疲于叙事。
肖洛霍夫花14年写就、四部成册的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曾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拍摄电影版时,导演不惜耗费六个小时的片长,一板一眼地描画书中人物的情感,颠沛、浪漫、残酷、悲怆,种种情绪都还原地淋漓尽致,一时成为影坛的传奇;根据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失明症漫记》改编的电影《盲流感》,遵从原著的基调,为观众展示出眼盲症袭卷地球后,荒诞乖张的末世景象;电影版《蝇王》,保留了原著对于人性的极端描述,把片子拍得触目惊心……
可见,在刺探人性方面,诺贝尔文学巨匠们个个都是一把好手,想要把他们的作品改编成一流的电影,皆大欢喜的大众式拍法显然不适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