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月河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是因为这位沉寂已久的著名作家有新篇出版,而是他20多年前一套“落霞三部曲”牵连着一个时下全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反腐”。
2014年7月下旬,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聆听大家”系列访谈,第一个就采访他。
其时,二月河形容反腐盛况为“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震撼、四野震动”,并再次提及,“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此后,他受邀开始了全国各地“巡讲”。
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位全国人大代表一再强调,“我是一个作家,不是反腐专家。”
但这并不妨碍他关于反腐的言论一次次引发舆论的高潮,“或许因为作家关注的社会层面多,观察、学习要比其他行业深刻。”
继他之后,冯骥才、陈忠实先后走进中纪委的访谈室。
这也给人们留下了是二月河开了“作家反腐”先河的印象。而几年前他关于”铁帽子王“的说法,也一再被各界呼应。
最近一次,是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吕新华说,在反腐斗争中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二月河解释,铁帽子王这个词,只有清代有。在清代,功劳比较大的王爷就是铁帽子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即使本人犯了死罪,也不影响家族,就是说犯了法,是可以赦免的;类似的,还有明代的八议制度,功立得大,八种情况朝廷可以免罪。
在二月河看来,这就是过去封建时代的人治,尤其体现了皇帝的意志。“我们现在讲法治,讲依宪治国、依法治国,可以说是抓到了中国封建政治的软肋。”他说。
在与反腐有关的话题中,他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交往为人津津乐道。
二月河坦承,“有过交往,但是没有私交。”
第一次是非典前一年,王岐山时任海南省省委书记,通过秘书打电话,邀请二月河去海南做客,对海南文化发展提意见。
最近也最引人注目的则发生在2014年的两会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二月河作为人大代表发言,从历史维度对“反腐倡廉”建言献策。
当时的情况很偶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头天晚上通知称,王岐山要来团参加讨论,让二月河准备发言。
“既然他来,我不说反腐说什么?”年近古稀的二月河眼睛不好,也没准备稿子。
第二天会上,二月河排在六七个发言人后面。每人规定10分钟的发言时间,结果前面的人都超时了,二月河本以为轮不到自己,但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说,下面,别的同志都不用发言,就请二月河说说。
二月河从历史角度谈反腐倡廉。“有人主张高薪养廉,我不同意,历史上工资最高的时候是宋朝,‘公务员工资’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他说。他注意到,王岐山很认真地听取自己的发言,不时点头。
“我没说给反腐成绩单打满分,打多少分,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只是在现场说反腐力度过去从来不曾有过,这是事实。”二月河回忆。
对于当前有人提出“官不聊生”的观点,二月河不认可,“不让你贪污,整贪污就让你不聊生了?民不聊生才是可怕的”。
在这位熟知历史的作家看来,“官本来意思就是公,官道就是公道,做官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他把官道分成三种境界。第一种像文天祥、焦裕禄,把自己的职务和民生、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
第二种是光宗耀祖,可以给父母家人、家族争取光荣,官做得越大越好,越能带来荣耀,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岳飞做官,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母亲高兴”。
第三种境界,食君之禄,奉君之事。“国家养活我,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前两种境界都没有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都是高境界,最后一种虽然低了一个档次,至少能保证你的平安,好好过日子。不拿不属于自己的钱,不要胡乱碰女人,纪委找你干什么呢?”二月河说。
他更反对反腐阻碍发展的论调,“我读过《二十四史》,没有发现哪个朝代因为反腐而导致政权颠覆的”。他建议人们翻翻历史书:武则天反腐带来开元之治,洪武之治是朱元璋反腐带来的,雍正反腐带来康乾盛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