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估利弊关系,以安全为优先标准,选择最适宜的缓解拥堵方案,释放学校周边交通压力,确保人流、车辆有序通行,减少拥堵时间,杜绝交通隐患。
“早晚高峰,请避开学校路段”。在交通出行提示中,市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的确,每天早晚高峰,接送孩子的车辆在学校或幼儿园周边大量聚集,经常造成拥堵。北京市政协委员文继荣调查发现,学校周边的交通存在典型的“潮汐现象”,他建议,可以考虑在学校周边设置限时停车带,缓解停车难。对于只图个人方便,严重扰乱公共交通的乱停行为,也应予以处罚。毕竟,接送孩子不是交通违法的理由。(10月22日《北京晨报》)
随着社会车辆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各地普遍存在早晚高峰期交通拥堵现象,特别是学校周边街道交通最为拥堵,几乎可称之为水泄不通,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通过该区域。这样的拥堵场景,每个工作日都会定时上演,主要就是在接送孩子的时间段,家长集中开车出行造成的。显然,针对此种特殊情况,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压力。
需要认识到,受到各种外部条件制约,家长接送孩子乃是刚需,而学校的上学、放学时间相对固定且集中,导致家长只能在特定时间段接送,诱发周边交通呈现出“潮汐现象”的特征。而且,由于该时段学校交通极为拥堵,车辆无法正常通行,交通违规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停车位紧张,造成家长为了赶时间,只能乱停车,形成了法难责众的局面。要是对违章停车都处罚的话,就会造成集体违法受罚,可要是不处罚,又面临纵容违法行为的尴尬。
可见,对于接送孩子的特殊时段造成的交通拥堵和违章停车行为,不能简单按照交通法规处置,需要考虑到市民接送孩子的刚需,以及城市公共停车位紧张、道路设施不完善、公共交通不足等现实情况,单靠拦堵、罚款无济于事。因此,要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制定解决方案,疏堵并举引导车辆分流,有效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压力。
比如学校可以按照所在区域分时、分年级,采取错时上下学模式,以减少集中上下学带来的人流和车流;在不显著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在学校周边设立接送学生车辆的限时停车专用带,对家长的“违章停车”不予处罚,但要保持快速通行;向家长和学生宣传绿色的接送方式,鼓励离家较近的家长,采取步行、单车等出行方式接送孩子……
当然,还有一些诸如此类的方法,都可以在向市民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利弊关系,以安全为优先标准,选择最适宜的缓解拥堵方案,释放学校周边交通压力,确保人流、车辆有序通行,减少拥堵时间,杜绝交通隐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