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中,我接触到的80后和70后的心理活动最为活跃,现在记录下来,感觉挺有意思。
85后公务员:我为什么不辞职
在写稿的时候,朋友小林(小林,化名,与《一地鸡毛》男主人公很像)又给我发来微信——真的想辞职走人了。我回复一“该吃药”的表情,就不再搭理。小林,85后名校硕士,某地级市当公务员,他说“要辞职”已经说了快一年了。
这次关于“公务员离职潮”的采访,真心愿意离职的极少,大多数是纠结。其中最纠结的群体,即85后公务员。
他们想辞职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收入低,二是心委屈,即升迁看不到希望。
这一纠结群体,有一个前提——没有背景,即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
其比较典型的“肖像”是:男,名校毕业后考入公务员系统,大多数农村出身,没有所谓的背景,网络词汇称之为“凤凰男”。一方面他们如愿“学而优则仕”,另外他们也是未来小家庭的支柱,需要凑首付、供房和挣奶粉钱。
地级市公务员小洪说,在2个月未调工资之前,每个月到卡工资1700块,对于这位准备买房娶媳妇的85后男青年来说,用自己工资来付首付,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另一位85后女公务员小梅,985重点高校硕士,独立能干的美女,现在乡镇,工作种类包括下村入户普及计划生育、抗旱等。2013年,她偶尔在一个QQ群里发“求推荐工作的信息”。但也仅此而已。直到结婚,最近刚当了妈妈,也还没动静,“再等几年,我还是会辞职的。”不过她还是认为自己会离职。
选择辞职的原因多雷同,不辞职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现在市场环境,并没有1990年代初那样有搏击空间,而公务员职业相对比较稳定。另外,部分公务员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一技之长,出了大院,不知道能做什么。甚至还有部分女性公务员提到,考虑是否等生完孩子后再辞职。
一位实权部门85后科级公务员告诉我,他一年所有收入加起来近5万,如果辞职后年薪10万,但工作量和压力也会翻倍,他肯定不会辞职;如果年薪30万我肯定就辞职了。当然,他目前不可能出去,出去后在当地也很难有年薪10万。“所以说,要等有一定级别和资源积累,再出去。”他补充。
采访时想起大学老师在课上的一句“叮嘱”,在未来10年甚至30年,公务员职业还是能占有很多体制内资源的职业。
以往同龄公务员朋友找我吐槽要辞职,我都会劝这些才气逼人的朋友走向市场;他们说了太多次后,我只有一句话——“成年人的每个选择,都需要自己为之埋单”;忙的时候,直接无视。
摇摆的70后公务员
在70后公务员群体里,许多已经到了处级,部分已到厅级。
记者对70后公务员群体中的印象,脸谱比较深刻的有两类。
一类是坚决不会辞职的。人到中年,家庭稳定,认为正处已到天花板,只等退休。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70后处长告感慨,在他们单位(某省直机关),只要不犯错,到这个工龄,一般都是正处了。“有时候,在体制内,做事和不做事的,20多年过来都是正处了。”他说。
另一类,是会和85后一样纠结和摇摆不定的,最终没有辞职,不久的将来或许会辞职。他们多人到中年,有清淡部门处长,要害部门副职,或者地方县市一把手。
一位70后县长说,很可能哪一天,你会在网上看到我的辞职信,而且肯定写的比xx好。他点评某些辞职的副县长和副镇长的辞职信时表示,这些人大多没有实权,在官场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在他看来,辞职原因无关乎待遇,更无关乎福利,更多的是对当地政治生态的感慨。他原话是说,有能力的人,不能做事,庸人则畅通无阻。
他感慨,如果要改革的话,首先应该改革官员提拔的制度。当然,他也会感慨,当年他们这拨1990年代毕业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做生意的基本都是大老板了。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70后地方厅官,小个子,满面油光,体型呈严重压扁的橄榄球状。上午,推开门,房间全部是烟味,桌上烟头20根以上。闲聊时,他提到一句:“如果留在高校当老师,可能自己的时间更多,更受尊敬,而且可以到处讲课,光明正大地挣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