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活书店得找市委书记
发布日期:2015-03-03 11:37:50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编辑:袁啸天

   2014年,李克强总理先是写信肯定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不打烊的创意,后来又到杭州晓风书屋了解经营情况并买书。这些亲近书香的举动,想必各级会有样学样,开始重视实体书店倒闭的问题了吧!

  就在我家附近,有一家有几千平米的书店——原名叫“中山书城”,转手后更名为“万有引力书店”。多年来,我一直是书店的常客。可是,一次进书店,见工作人员都忙着为图书打包,我问为什么,工作人员递给我一份“告别书”,我这才醒悟:因无法承受业主加租幅度,书店得关门了。

  上网一查,本地市民早已炸开了锅:“为什么高楼林立的城市容不下一家书店?”“希望政府对经营书店能给予政策倾斜,当作是群众福利。”原来,万有引力书店关门的消息已经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还专门对此配发了评论,本地文化、宣传部门和书协等群众团体也呼吁设法让书店继续营业。但另一种意见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经营不了,自然淘汰。“夕阳产业,不必照顾”。作了一番了解后,我决意站到救活书店的行列去。我先向有关部门陈述我的意见。得到的回复是:同情,向政府报告了,没有批复,爱莫能助。我再向书店的出租企业负责人说情,希望理解书店的困境和市民对书店的期望。负责人的态度是:企业要看经济效益,“夕阳产业照顾不来”。看来,减租是没指望的喽。我真没想到,为救助一个小书店都会碰到这么多阻力!如果早知道有这么难,咱就不掺和了。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有许多错误观念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于是我继续为书店奔走呼号。

  我决定向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求助。早在2010年,他说过一段让我至今难忘的话,“中山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原来叫香山,是因为山上有香草香树得名,但现在的‘香’是指书香,是文化之香。书香中山也叫‘香山’,书香中山是中山文化名城建设有机组成部分。”有感于薛晓峰心系书香,我就不揣冒昧地给他发了短信。此前,中山市图书馆因重建而拆掉,我们的文化空间已经很小了;而正当李克强鼓励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之时,中山的万有引力书店却结业了。如此种种,能不教人心寒吗?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解成“挣钱才是硬道理”,把书店看作夕阳产业,单纯用市场经济观点看待书店的去留,严格地说是“脑袋进水”了……欣慰的是,薛晓峰书记回应蛮及时,亲自打电话过问,指示减租支持书店经营。哈,书店终于没有关门了。当然,也有老朋友笑我,为救活一间实体书店,你要搬出市委书记才实现,杀鸡用了牛刀啊。不过我认为这么做也是值得的,所谓“天道好还,人文幸得绵延”。

  当年,薛晓峰曾经代市民向“中山书展”主办方求情,希望书展能够延长点时间,让大家多享受一会读书买书的乐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之所以代万有引力书店向薛晓峰书记求情,也无非是希望书店能让大家多享受一会读书买书的乐趣。其实,人们对于书香城市的认知,从来不在你口号喊得有多响,而在你切切实实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试想,偌大的城市都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你还好意思对外炫耀咱是“文化名城”?

  (作者为中山市原副市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