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市场性别歧视“明目张胆”
发布日期:2015-05-20 11:15:52 来源: 作者: 编辑:袁啸天

   把美国女性拥有的权利与中国女性拥有的权利进行比较,就像是将苹果和桔子这两种毫不相干的事物硬凑在一起作比较。即便如此,中国的首例就业性别歧视案2013年已经出现,幷获得了解决。这是一种进步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据《今日美国报》网站5月17日载文《中国职业女性的奇怪事例》,文章说,一年多后的今天,据调查,近期毕业的女大学生中有许多人称其在求职过程中仍然遇到了性别歧视问题。这幷不令人惊讶。整个情况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性别歧视现象明目张胆。招聘广告上明确指出,他们想要个头高挑、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单身年轻女性担任秘书等“粉领阶层”的角色。当然了,男性会从事需要经验的或涉及管理层的工作。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彼得•库恩说:“他们直言不讳。歧视显而易见。”库恩的研究发现,有10%的招聘广告都表明了对招聘对象的性别偏好。此外,女性比男性薪酬要低,但却被要求比男性具备更多的技能。中国实际上制定了禁止性别歧视的规定,但很少执行。事实上,在性别平等情况的排行榜上,中国在142个相关国家里排名第87位。

  那么,中国的女性是怎么了? 她们为什么不有所行动?如今已经是2015年了,距离美国《民权法案》通过幷在美国禁止就业性别歧视行为已经过去了50多年。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在这儿呢—中国社会为接受过良好教育而且生活在城市的未婚女性贴上了“剩女”的标签。随着该国存在的性别失衡状态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心,官方媒体于2007年开始在报道中频繁使用这一词语。中国30多年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选择性流产和杀害新生婴儿的做法导致了上述性别失衡的结果。现在,据估算该国多出了约3000万男性人口。

  对中国性别动态情况进行过研究的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传播学教授卡拉•沃利斯说:“女性正面临这种双重境地—她们正在取得进步,但与此同时,她们已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基本上说,中国的女性不得不作出选择—是为事业打拼,被贴上“剩女”的标签?还是嫁作人妇,待在家里,放弃事业?还有第三个选项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