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之丑:漂洋过海来抄你
发布日期:2015-06-02 17:07:20 来源:搜狐网 作者:王枪枪 编辑:胡擎银

   唐朝有个文艺青年叫宋之问 ,他有个也是文艺青年的外甥叫刘希夷,刘希夷比较有才华,写了一首诗《代悲白头翁》,诗中有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看见后赞不绝口,希望外甥能把这首诗让给自己,哪怕让给他几个文艺女青年都行,刘希夷不肯,宋之问恼羞成怒,让手下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了,并将此诗据为己有。后来,两人的诗作均被收录入《全唐诗》里面,于是就有了一首明显“复制”的诗,除了标题和个别词,其它的诗句一模一样。这个故事想说的是,东大应该感谢旦大的不杀之恩。。。。。。

       不知道何时起,中国的大学开始流行比年龄了,号称百年名校的都有三十多所,要过五十周年校庆的更是如过江之鲫,每逢校庆满校园都是科级同学处级校友,大家谈笑风生不知高到哪里去。我上大学那年,恰逢东大百年校庆,作为山东大学社团联合会的一名干事,我在校园里负责免费发放拉来的赞助:瓶装可口可乐,对于校园里的同学们来讲,这就算过节了,我记得很清楚,我们院一个老教授刚下课,推着他的破自行车过来跟我说家里还有个孙子能领两瓶吗?我说原则上不行,但可以给你两瓶,当时老头高兴坏了,我想这应该是他在这所学校校庆时享受到的唯一礼遇了吧。

  关于国产大学,钱理群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段话基本能反映出当下大学的一个现状,有大楼无大师,有大官无大家,有大钱无大德,有大腿无大脑。历史悠久的大学讲究传承有绪后继有人,现在弄得跟说相声一样,讲究说学逗唱,怎么逗逼怎么来,一所大学,中间断档那么多年,既传承无绪,也后继无人,还搞什么百年校庆呢?大师已死,学风不存,谈何百年,有何可庆?

  在复旦大学的这次抄袭风波里,很多人扼腕叹息痛心疾首,认为一件小事毁了复旦一世英名,其实大可不必,不仅复旦,其他赫赫有名的大学也早就名存实亡了,众多所谓名校,大家其实玩的都是概念游戏,不同的名字一样的性质,都想在烧成灰烬的故纸堆里找出前世的英名,这只会把自己涂抹的像个小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如何存在于官僚化的环境中?贞洁烈女藏身青楼,那都是戏,不过从这个意义上讲,国产高校有望跻身于世界名校之林的,我看好中戏和北影。

  知名复旦校友张志安认为“个体的失误,机构亦须担责,但具体归因时要区分个体或机构,不必过于整体化;这种非机构的系统性危机,我不觉得会对大学声誉有严重影响,更不喜欢那种用‘复制大学’去标签化机构的批评方式。”,我觉得张院长这两点说的都非常专业,也很理性中立客观,就像很多新闻媒体人跟宣传部门谈新闻理想一样专业而空灵,但大家并不仅仅只是在谈论复旦抄袭事件,大家更关注的是中国的大学和大学教育,所以整体化没有不妥,此外,这次危机确实不会对复旦大学的声誉有影响,说有影响的都太傲娇,不存在的事情如何影响?

  其实我心里还是很欣赏复旦大学的自知之明,他知道并坦然面对自己的制作能力不足,也接受自己没有创新精神这一客观事实,所以他并没有选择像北京大学那样独立思考并制作出一部乡镇企业级的校庆宣传片,而是选择了借鉴,只是一不小心借鉴模仿得太像,成了抄袭。无论复旦是抄袭了东京大学,还是抄袭了慕尼黑大学,至少他没有抄袭北京大学,这些都证明了这所学校尚存上进心和羞耻心,复旦的未来会更好,呵呵。当然,复旦大学也有可能根本就没有抄袭东京大学,而是东京大学招生办以特招名额对大雄威逼利诱,使得他恳求多啦A梦用时光机回到未来,飘洋过海抄了复旦大学,有些时候多看动漫用动漫思维解决问题,会让生活更“美好”。

  我相信制片人的解释,“剧本的创作过程是独立的”,的确,谁抄袭也不会大张旗鼓,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对于制片人滕育栋,他首先是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去年新提的处级干部,其次才是澎湃新闻记者韩晓蓉笔下的“我的一个老朋友,更是一个在网络暴力的无情冲击下显得那么无助、脆弱、让人同情的80后大男孩。” ,韩小姐无疑是学会了他的大领导澎湃新闻CEO邱兵的抒情功力,救友心切毫无职业操守,当然“毫无职业操守”这种指责也很矫情,就像有过一样。不论是救友心切还是抒情缓冲矛盾,我都可以理解,但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避重就轻甚至罔顾事实,那就是人品出了问题。韩小姐你可以避开抄袭不谈,但说什么“网络暴力无情冲击”就是撒泼打滚恶意污蔑了,如果不是因着彼此的利益关系而是真把对方当朋友,你可以劝劝他换个职业,我也劝你换个职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