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又到了。不过现在的学子们已经算很幸福了,因为录取比例非常高,考上的比落榜的还要多。但每个学子都有一个名牌大学梦,为了考入理想学校,除了发奋苦读外,还有许多场外的功夫可以做,如高考移民。有些高考移民是非法的,一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这种事古代也有很多,甚至还有被长时间敲诈勒索的。
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
都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张謇就不幸投胎到三代都没有读书应试的家庭。按当时的规定,张謇根本没资格去考试。幸运的是,张謇小时候还比较争气,学习成绩突出,眼看童试在即,张謇的老爸既高兴又发愁。为了规避不能应试的规定,张謇的老师宋琳支招——— 冒籍!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高考移民。
张謇是江苏海门人,他老师把他带到二百里外的如皋,更改户籍,给当地人张驹做了孙子,更名为张育才。要说为了育才、成才,装一回别人的孙子也无妨,但张謇家万万没想到,装孙子变成了遭人讹诈的“真孙子”,阴影难散。
张謇没让人失望,在如皋县的考试中,高中第一。虽然在通州地区的考试中较差,但经过努力,还是如愿中得秀才。这一年,张謇16岁。按事先的约定,张謇一家付给如皋张驹与老师宋琳酬金,大约300两银子。还好张家不差钱,花点钱也很值得。谁知道,这个张驹平时爱抽大烟,看张謇真的中了秀才,家里也算个小土豪,就动了歪心思。他以举报冒籍威胁张謇家,敲诈索要350两银子。张謇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秀才,不敢耽误孩子的前程,面对敲诈勒索,还是乖乖交了银子。
一次得逞,张驹尝到甜头,不肯罢休,再三敲诈,张謇家一次次都忍了。谁知,一些贪图钱财的小人也借此敲诈张謇家,张謇家不堪其扰,拒绝再掏钱。
张驹恼羞成怒,真的报了官府。某天半夜,风雨交加,官府来抓人,张謇仓惶出逃。他深一脚浅一脚,摔了无数次的跤,还差点跌到河里被淹死。在那个漆黑的夜里,张謇浑身泥水,踉踉跄跄,心里充满孤独与恐惧。此时,他有一百个念头在脑中闪过:都是高考移民惹的祸,老子宁可不要秀才也要改回原籍!
还好,当地政府与教育部门的领导非常爱惜人才,为张謇解除了麻烦。但张謇家为此付出了1000两银子的代价,负债累累。无奈,张謇通过关系,投靠朋友,进入了陆军部队。
甲午战争前夕,因张謇强硬主张而深受翁同龢赏识,但均遭张謇拒绝,张謇誓考状元,把遭讹诈的面子挣回来。最终,在翁同龢的暗中帮助下,将张謇录取为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以翰林院修撰六品官职。此时,张謇已经41岁,一直被高考移民压得喘不过气的他终于出了这口鸟气。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