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膜拜”:烧的是香还是焦虑?
发布日期:2015-06-07 10:36:16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漫子 魏梦佳 赵琬微 编辑:胡擎银

   7日,全国900多万考生迎来人生中的关键一刻。随着高考号角吹响,最忙碌、最焦虑的或许不是考生,而是考生家长。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安徽省毛坦厂中学附近一处窄巷,上千名高三考生家长为给孩子祈求高分而抢拜“神树”、烧头柱香,险酿火灾。

  烧状元香、喝神水、求文曲星……每逢高考前后,家长在神灵面前进行着比虔诚的角力赛。明知高考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众多家长依然趋之若鹜地烧香祈愿。“高考膜拜”热潮折射出的问题,发人深省。

  “金榜题名”带动“高考经济”:拜神树、抢头香趋之若鹜

  据媒体报道,6月1日,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不断涌入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附近一处窄巷,赶在零点抢拜“神树”,抢烧高考前最后一个农历十五的头炷香,祈求孩子在高考中博得高分。“高考香客”们不断将手中的香火扔进火堆里,结果引燃了“神树”下方的石棉瓦顶棚和百余根祈福带,所幸火势被及时控制。

  高考前的这一场火,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烧香礼拜、迎福祈愿背后,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一声叹息。在一考几可定终身的情况下,高考成为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随着考试临近,家长们内心的焦虑感几乎到达顶点。

  记者在北京的国子监博物馆内看到,孔子石像前密密麻麻尽是红色祈福牌,标有“金榜题名”的牌子占绝大多数。一位售卖祈福牌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最近许多家长和考生为了高考来拜孔子,最多时日均接待上千人。而购买一祈福牌需要搭配一块玉,祈福牌可挂在孔子像前,玉可带走佩戴,一套一百元。“每年都很多人来拜,想要金榜题名,这里很灵验。”

  湖南衡阳市民洪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的家乡,每年都有许多人在高考前前往南岳大庙祭拜,“尤其要在考试当年的新年抢头香,都说特别灵验。”

  “那里上一次香得数百元,有时候一根大香就一两百元,之后考得好的考生还需要还愿。”她说,“我女儿今年也高考,等考完了我也打算去庙里拜拜。”

  记者发现,受“高考膜拜”热潮带动,一些商家也纷纷利用考生“金榜题名”的心理推出各种“状元”系列产品。近日淘宝热卖排行榜中多了一个关键词:“金榜状元红”,点开链接发现,这是高考专用文具的一个系列,“状元橡皮”“状元尺”“状元胶带”“状元笺”等销售火爆,而专门售卖此类文具的店铺多达400多家。

  “每到五月底六月初,我们店‘金榜状元红’和‘幸运星’这两款中性笔卖得最好。”一位淘宝店主告诉记者。这款普通黑色中性笔下方的两行红字印得格外喜庆:“高考专用笔”“考试必备神器”。

  “烧的不是香,是焦虑;求的不是神灵,是慰藉”

  求神就能金榜题名?高考成功就能成才?对于烧香拜佛与高考成功之间的关系,有人称,“家长烧的不是香,是焦虑;求的不是神灵,是慰藉。”

  记者采访一些考生家长得知,“求神拜佛,买个心安”是大部分考生家长的共同心理,拜的是一颗“定心丸”,也给全家和孩子一个“慰藉”。烧香拜佛折射出的是对高考的极度焦虑,其背后是高考本质的异化、狭隘的成才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

  不少受访家长表示,尽管如今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但高考的绝对地位却依然不容撼动,“一步走不好,步步走不好;高考被淘汰,一生跑不快。”更何况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为了使孩子将来不落后于别人,绝对不能在高考中“名落孙山”。为求稳妥,必须发动全家全方位护航,确保孩子在高考中“万无一失”。于是,“烧神香”“喝神水”“吃状元糕”“买状元笔”等便不足为奇。

  家有高考生的王女士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高考逐渐升级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竞争与角逐。如果高考不成功,人生的路更难走。”高考作为选才的重要渠道,都让无数家长感到,一面是无法掌控的结果,一面是无比沉重的寄望。

  搭建成才成长立交桥 备考迎考应回归理性

  就中国目前教育现状来看,“金榜题名”并非只是莘莘学子的个人梦想,更寄托着家长和老师的殷切期望。有关专家指出,家长“唯恐落后”的心理诉求可以理解,然而高考只是人生成才路上的一个坐标,需要理性看待,不必对结果过分狂热。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