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何为“新女性”?传统女性成为新女性必须要具备何种条件呢?易卜生所写的《玩偶之家》女主角娜拉离家出走,在中西方已发截然不同的讨论,鲁迅即撰文、又演讲,讨论娜拉出走后怎么样?著名女作家苏青、张爱玲、丁玲、冰心等,持怎样的女性观念?新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如何变迁?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冰茹于深圳市民大讲堂发表演讲《新女性与新文学中的女性角色》,讲述中国女性如何从“裹小脚”一步步走向“女汉子”。
一、新旧观念交替: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
晚清时,清朝兴建女学堂。其虽教授许多较现代的科目,如算学、国文、英文、史地、音乐等,但仍很注重女生进行传统道德的培养,《女孝经》和《女四书》也是其教授的科目。
当时,有一位名叫杜成淑的女学生是中国妇人会的会员。一次,她为中国妇人会做宣传派传单,在公共场合被名叫屈疆的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男学生看中了。屈疆给杜成淑写了一封情书,但当时晚清社会风气还没那么开放,杜成淑收到这封情书的时候恼羞成怒,因为她觉得屈疆的行为非常轻薄,是不尊重女性的。于是,她在报纸上写了一封公开信批评屈疆。之后,屈疆也不示弱,也在报纸上写了一封公开信,认为现在的新女性“井蛙不足以语海,夏虫不足以语寒”(对于井底之蛙来说根本不要跟它谈大海的事情,对于一个夏虫来说不要跟它提到冬天的问题,因为它们眼界实在是太小了),这样的女生怎么配得起新思想呢?之后,这件事在报纸上闹得不可开交,屈疆被革退。中国妇人会认为是杜成淑的抛头露面才引来男生情书,这不仅败坏了自己的清誉还会危及学会名声,于是将其除名。
在女学堂成立初期,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当时,家教较严的家庭是不愿意将自家女孩子送进去读书的,而且,女孩子出去读书还会面对流氓的滋扰。因此,女学堂通过自我封闭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而女学生也没有超越出当时京师女诫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女子苟无旧道德,女子断不会有新文明”。这反映了从晚清到五四新旧观念交替过渡时期的观念。
虽然当时社会的整体环境并非十分开放,但维新派禁止女性缠足,兴办女学堂,促进多种女学会的成立;五四新文化运动推进自由、民主、独立等西方观念的传播,这些都为女性走出家庭,成为“独立”的“个体”奠定了思想理论上的基础。
二、追求自我的第一步:拥有谋生能力
晚清女性往往以裹着小脚、非常木讷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与我们如今熟悉的自信大方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这其中是如何过渡的呢?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新文学。
新文学是与旧文学相对应的概念,其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我国建构现代民族大家的宏大气势相联系。在文学研究领域里,一些人将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定为新文学的开端。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将新文学开端的期限向前延伸至晚清时代。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通过研究新文学中的女性角色,百年来新女性的成长和轨迹将得以呈现。
新文化运动为传统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创造了条件,但新女性们还必须面对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这一问题。因此,自新文学产生之日起,女作家就开始通过文学这一方式来探讨女性的性别认同。
与传统女性不同,“新女性”指的是能够成为独立个体的女性。那么,传统女性成为新女性必须要具备何种条件呢?拥有一定的谋生能力是重要前提。
在19世纪欧洲著名戏作家易卜生所写的《玩偶之家》中,有一位名叫娜拉的中产阶级主妇。她曾为给丈夫治病借钱而迫不得已伪造文书,之后,其丈夫因受人敲诈而偶然得知此事,于是怒斥娜拉道德低下,责备其败坏了声誉。这让娜拉内心万分痛苦。但几天后,娜拉的丈夫重新向娜拉伸出橄榄枝,因为敲诈的人不再以此事要挟娜拉的丈夫。娜拉因丈夫的虚伪、自私而十分难过,最后她决定丢下自己的三个孩子和丈夫,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离家出走。
这部戏剧在北欧上演时引起极大争议,因为北欧传统基督教的家庭认为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是重要的社会基础,因而传统的基督教徒无法理解一个女人不尽自己做母亲和做妻子的责任而离家出走的行为。但是对于一些社会主义者和一些女性主义者,他们就认为娜拉作为女性有自己的权利去追求自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