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生第二个孩子吗?通常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可能听起来唐突,即使我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但在上周末的中国,在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夫妇不再受制于1979年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后,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个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是由于当时中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中国领导人担心国家可能无法养活所有的人。如今,现任领导人有种种实际理由放松这一政策。据估计,到2050年,中国14亿人口中将有四分之一达到65岁或者以上。在一个依靠充足劳动力供应实现了经济腾飞的国家,劳动力将突然供应不足,已经习惯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人们可能要面对更艰难的日子。
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如今大都在25岁左右到30岁出头,因此,中国政府选择了一个好时机鼓励他们生育更多孩子。不过,虽然政策可以很容易废除,但作为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政策实验之一,独生子女政策对人类的影响将需要更长时间来消除。
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除了父母和祖父母外,我的父母各有7个兄弟姐妹。年轻时,他们都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我的父母都是在接近30岁时才生孩子。
在他们刚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就不得不突然停止生育。那是在1981年,从此我不会再有亲弟弟或亲妹妹了;在我表妹出生以前,我没有任何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亲人。
独生子女也有好处;我从来不必与别人分享好吃的或最喜欢的玩具,我可以无条件地享用父母所有的微薄资源。在别的国家,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常被称为“被宠坏的”。但是在中国的千禧一代中,很难分清这种差别。或许我们这一代人比父母那辈更自我;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也是我们多数人肯定都有的一个缺点。
我们的共同点还不止这一个。我们都要承担作为家庭唯一希望带来的压力;胜过同龄人的持续压力;在这个世界单打独斗带来的孤独感。
作为一个群体,我们被贴上了许多标签,大都是负面的:小皇帝、小太阳。但如果没有兄弟姐妹的童年可以专享父母的宠爱,那么这种童年的代价是,成年后要扛起照顾父母的全部责任。一对典型的中国夫妇如今要赡养4位年迈的父母,这4位老人都没有别的人可依靠。
有多少独生子女夫妇将对再养育第二个孩子有兴趣,还有待观察。(生第三个孩子仍是不可能的;计划生育政策只是放松,但并未废除。)一个已有一个女儿的朋友说,她可能会考虑再生一个,但前提是她和丈夫赚的钱足够负担不断上涨的育儿成本。另一个没有孩子的朋友依然不打算要孩子;他说,做爸爸会妨碍他实现梦想。
我不知道母亲在我童年时是否希望让我有个弟弟或者妹妹。即使我问她,我也不确定她能告诉我。生两个孩子是违反政策的,在经历过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困难之后,我怀疑他们甚至都没有回过头再想过这个问题。
我的同龄人至少获得了一个我们的父母辈曾被拒绝给予的选择。但这也只是一个有限的选择。独生子女政策如今变成了“两孩”政策。最多可以生几个孩子仍受到当局的限制。个人选择仍必须屈从于国家利益,何种选择最好仍然由国家决定。
未来几十年,中国有机会消除过去35年造成的人口结构扭曲。但有些选择是个人的,不能总是在国家层面上规划一些事情。这是一个仍未被吸取的更大的教训。
(中国市场营销专业人士 刘海宁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