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是为既得利益群体提供便利吗?
发布日期:2015-11-09 17:00:00 来源:瞭望智库 作者:苏海南 编辑:胡擎银

  在刚刚发布的十三五建议中,延迟退休政策终于出台,很多库友在后台询问库叔相关的问题,比如延迟退休是否意味着政府要把责任转嫁给企业和职工?延迟退休是为了给养老金账户补亏吗?这对吃财政饭的人和私企职工有什么不同影响吗?

  采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

  1  目前的退休政策是怎么规定的?

  在退休年龄上,男干部60岁,女干部55岁,男工人60岁,女工人50岁;从事高空高温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工作的,男55岁,女45岁,连续工作满10年,可提前退休。

  2  这种退休政策是否还适应社会现状?

  1951年2月26号我国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再次发布修正案,对我国职工退休办法做出了法规规定。此后有一些关于离休以及其他的补充规定,但基本上仍是按当时制定的法规执行。

  从那时到今天,已经过去60多年了,各方面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不适应:

  一是人口预期寿命大不相同,1957年大概是57岁,现在世卫组织和我们自己测算大概75岁(男74岁,女77岁),和原来相比提高了18年;

  二是劳动力供需情况也不相同,上世纪50年代时我国6亿多人口,农民占绝大多数,劳动力供过于求;而2012年我国第一次出现劳动力总量比上年下降了300多万人,这两年持续继续下降,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不少地方、行业出现持续性招工难;

  三是养老制度的覆盖面大不同,上世纪50年代时6亿多人中,5亿多是农民,城镇里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量不大,真正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里的人大约就几千万;而今天城镇职工有3亿4千万人参保,光企业退休人员就有近5000万;

  四是养老金资金压力不同,当初由于养老保险覆盖面窄,是由企业自行养老,领取养老金的人少,压力不大也不集中;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比例只有80%多,未来的资金压力不容小觑;

  五是工作劳动条件环境变化,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尚处在工业化的初期,恶劣的劳动环境比比皆是,那种状况下人们工作时间长会受不了,尤其是蓝领工人;而现在我国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并且向后期发展,随着工业化、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的应用,一方面劳动力结构变化,白领劳动者有较大幅度增多,另一方面工作内容的多样性有趣性增加,因此有部分劳动者愿意延长劳动年龄。

  基于以上变化,因此今天有必要调整60多年前的退休办法。

  3  延迟退休会加剧当前的就业压力吗?

  现在总就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就业难,因为毕竟连续出现几年劳动力总量下降,部分地区、行业已连续出现招工难了。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原来6口之家4个人干活,养活自己和另外两个人,现在10口之家只有5个人干活,养活自己和另外5个人,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压力就大了,对国家而言也是这样。

  当年我国6亿人的时候,农民解决自己的生计和养老问题,城镇职工赡养人口的压力也小,没什么大问题。现在我国人口13亿多,劳动适龄人口是9亿多,全部就业人口是7.7亿。2012年劳动力总量下降了300多万,之后逐年持续下降。换句话说,过几年我国14亿多人口时,不是7.7亿人在干活,而是可能萎缩到6亿人。那时人均负担的赡养人口就会大幅增加,再到2050年全国4亿多老年人,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年人,干活的就更少了。

  而同时,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现在是75岁,之后条件更好了还会增加嘛。人社部尹部长也说,我国平均实际退休年龄是54岁,如果按原来的退休政策,除了极少数因病早逝的,绝大多数退休人员都要拿20多年甚至30多年的养老金,这必然会给社保基金的支付形成巨大的压力,这将使我们的社保制度无法持续。

  正是在考虑了这么一系列问题之后,才做出了这样一个初步决策,而且这个方案也是在反复研究讨论之中。明年提交中央审核之后,还要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2017年才会定下来,定下来之后也不会马上实行,还有几年过渡期,总的原则是小步徐趋,渐次推进。

  4  这头开放二孩,那头延迟退休,这两个政策矛盾吗?

  这个不矛盾,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有关配套措施解决。

  首先说放开二孩,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总生育率已经低于发达国家,在1.58%左右,要维持代际转换的生育率是2.1%,发达国家在1.7%左右,发展中国家基本都在2%以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未富先老的状况,现在放开二孩可以延缓未富先老的进程,特别是之后有利于改善整个民族的不同年龄的人口结构,少的青的中的都有,不要到最后都是老人,满世界都是银发。所以这次定这个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