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这样的思维——想象权力无所不能
发布日期:2015-11-23 22:06:09 来源:法律读品 作者: 编辑:胡擎银

  要警惕这样的思维——想象权力无所不能,以及因为接近权力,或被权力亲近而欣喜不已。

  数年前,一位供职某部委、未及而立的学长请客,席间谈读书。他举例道:一次,被部长问及大学生何以就业难,他引用郎咸平五个观点回应。后部长随总理出访,总理也问及就业问题,部长以此答之,总理甚慰。言罢,学长似对此例很满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酒过三巡,学长问我来自哪里,我答福建。他似有所悟,笑言,下福建时,某厅赖厅长不住劝酒,甚是无奈。言及理想,学长希冀成为一名技术官僚,自部委而地方,任一市之长。

  在座诸人,皆被学长的人脉与见识所折服。包括学长在内,诸君似已忘记饭局目的。此前被告知的是,负责研究生会的学长(时为在职博士)要与社团商议法律援助合作事宜。然曲终人散,只字未提。

  数月前,与自称诗人的朋友喝酒,其人常有批判权势之言论或作品。言谈间,女友希望年已而立的他有份稳定工作。诗人则坚持自己的想法,稳定工作于他而言极易,因他有一官至部级的亲戚,“你知道什么是部级吗?!”他如是对女友说。

  类似“成功”的心态

  不只是认识高级别官员,或身处国家机关,让这样的年轻人引以为傲。官员和官府所代表的权力和地位,让接近它们,或身处其间的人,也似获得它们的力量——指点江山、翻云覆雨。

  这种心理状态,与独自完成项目、读完一本重要的著作、完成一幅作品,所带来的成就感类似,简言之,是一种“成功”的感觉。而且,还是“年少成名”。

  这种心态,会让人对自身能力产生错觉。工作不再只是职责范围须为之事,能够参与貌似高大上的事务,似乎真意味着自己能力出众。

  是的,你可能出入国家机关,迎来送往电视中常见的官员,参与关系某地民生的重要决策,侦办一起昨日刚被新闻报道的案件。或者,与任重要职务的亲戚吃过一次饭,这位官员曾满嘴酒气地给你诱人的许诺。这些经历,成为你与人交往的谈资,在不同的人面前,反复咀嚼。家里长辈投来赞许的目光,严令孩子向你看齐;同学或钦佩或嫉妒,你走在他们前面;你动心的姑娘也对你动心不已,认真考虑你的追求。

  你享受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很难有人拒绝享受这样的感觉。渐渐的,你被自己迷惑了。“成功”来的太容易,不需要努力掌握新技能,研究工作领域的艰深议题。而且,你也没有动力这么做,部门前辈既有的经验足够你承袭并应付日常事务。你确实正起草一份重要文件,更愿意参考前辈的既有成稿,模仿观点和语气。不过,也只能这么做,体制内的语言,不能以正常的写作标准衡量。

  偶尔,你察觉自己很久没有扎实地看过一本重要的书,思考过原先感兴趣的议题,画笔或钢琴,在角落里蒙尘。你不再觉得这些有那么重要了,你的“成就感”早已不来自于此,更不会认为,这些事情对自己的工作有任何帮助。或许更愿意看到,起草的文件是否让领导满意,长期加班领导是否看在眼里,参加的每次酒局,于自己的人脉拓展、职务升迁是否有利。

  原本,也是一个意气风发讨伐权威的年轻人。入职后,很快就放弃本不坚实的立场,转而为某种原先你所警惕的权威观点代言。你觉得,这样的观点更加中正平和。你觉得,那些批判多是书生不切实际的意气用事。你接近权力,发现它们不似原先想象的那般面目可憎。还发现,权力在被审慎地使用,为人民服务。民众所声讨之事,非权力所不欲为,实有许多权力所难为,或要一步步改进,不可操之过急。

  你不再试图理解或宽恕民众的愤怒,转而希冀民众多理解权力的苦衷。你在网络的发言,围绕着“要相信政府”、“权力非你所警惕那般放纵”展开。

  为官多年=勤政善治?

  若干年后,你多了不少从政为官的经验,说起工作领域的知识,也能头头是道。在这个领域,你自觉最有发言权。但可能少有思考,你是否真如自己所想,精通所处的领域,或者仅是多年来经验的堆叠和重复。你是否了解,在你的领域,世界顶尖的成果有哪些?你可能提倡“中国国情”,那么,你是否清楚,于你的专业而言,“中国国情”具体是什么?域外经验,如何更好地进行本土化?所谓政策创新,理论论证是否充分,实证研究是否符合规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