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首先要建立在人性之上,否则只能是妖魔化
发布日期:2021-08-03 20:21:39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史12年”(id:dushishiernian) 作者:老胡 编辑:擎

  本文原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龙格秀曼”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

  还是用莫言捡麦穗来说说这个爱国。

  莫言捡麦穗这个事大家不陌生吧,最近一直在争议这个事。大体上是这样,莫言说他母亲当年在村集体的麦地里捡麦穗。就是麦子收割后,地里还有遗留的麦穗,这个时候莫言的母亲去捡。但是由于这个地是生产队村集体的地。按照过去的习惯,这个麦穗确实不是随便捡的,得需要经过主人捡过以后,确认后面的不要了,这个时候其他人就可以去捡了。这个情况不管是今天私人的还是过去生产队的,道理都一样。

  可是呢,莫言的母亲没有经过生产队长的同意,就去捡了这个麦穗,这让负责看管地的生产队长很恼火,还打了莫言的母亲一记耳光。莫言说自己一直记着这件事,那是他家的耻辱,非常刻骨铭心。

  争议点在哪里呢?

  挺莫言的说,捡麦穗这事稀松平常,在农村也是习惯,最主要是莫言家里穷,莫言母亲无论是捡集体的,还是捡私人的,都是迫于生存,迫于挨饿,作为乡里乡亲的生产队长,可以批评,但是打耳光真的过分了。

  黑莫言的说,地本来就是集体的,集体有集体的规矩,莫言母亲不会不知道,明知故犯,生产队长尽职尽责,打她是对的。

  今天笔者要说什么呢?就是借这个事情来说一下爱国。因为这件事很多人站在集体利益角度,去批评莫言母亲的错误,并以此表示这是爱国。在现实中确实经常存在这种矛盾场景,一边是国之规定,一边是人之需要。

  国之规定比较刚硬化的是刑罚,就是刑事案件,比较柔软化的是道德约束。刑法,是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要求,所以都是基本红线。道德约束,主要是对公序良俗的遵守。它们都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遵守这个约束就好公民,违反就不是。

  因此为了表示自己是好公民,是爱国公民,许多人就喜欢拿着这些约束,去衡量别人。只要得出别人是不爱国的,也就等于自己是爱国的。莫言母亲捡麦穗这件事的争论,黑莫言的就这么一个逻辑在搞事情。为了落实莫言母亲违反公序良俗,违反道德,私自去集体地里捡麦穗,可以说成是偷麦穗。只要莫言母亲这个孬公民成立了,就等于是自己好公民成立了,好公民当然是爱国的嘛。

  所以呢,挥舞着爱国大旗,手持道德法宝,到处搜罗可以让他们制裁的对象。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想借此把莫言母亲钉在道德败坏的耻辱下的人,与黑莫言的人,是同一伙人。对莫言,他们指控的是政治责任,莫言的母亲,指控的是道德责任。我们对这样的操作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只要一个人有问题,这家人都有问题,连这家的狗都看着不那么可爱了。这叫什么?客观地讲这就是人性,如果要加上主观的评判,这就叫没人性。

  为什么非要这么犀利呢?

  你看,根据莫言的说法,饥饿是伴随他前半生的主要体验。可想而知,莫言的母亲有多难。仅仅只是为了不让孩子多挨饿,作为一个母亲,去做了一件不怎么光彩但也不怎么违反大法的事情,捡麦穗。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有厚厚的母爱的母亲。我们作为正常人,或者是还有人性的人,也应该看到这一层。尽管道德上略失风采,但换回来的是孩子不要活活饿死。这两者孰重孰轻,正常母亲或者正常人,应该都有轻重吧。

  而正是因为那个不近人情,或者是没有人情味的生产队长,在他眼里只有爱国没有人性,所以才会打了莫言母亲一记耳光。而莫言真正记住的,也并不是生产队长打母亲耳光这个举动,而是记住了在那样的环境里,作为人,居然可以冷血到那个程度,居然看起来是爱国的,实际上是缺少人性的家伙。

  小小年纪的莫言啊,他要是能打早就上去打那个生产队长了。他小啊,所以能看的能想到能记住的就是自己的感受而已。

  而让我们感到悲哀的是,现在仍有许多人,同样是理性的爱国没人性的操作。其实这里说爱国都是抬举他们了,实际上这种人也不可能真正的爱国。记住一点,没有人性的,缺少一颗温暖的心的人,是不可能有爱的能力的。爱国,只不过是他们拿着一面大旗,晃晃而已。

  最后我们来个人性与规则面前的翻版案例,来表达一下笔者的意思。大家都看短视频这些,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段子:一个孩子在包子店里悄悄塞了一个包子在口袋里走了,老板发现紧跟其后,准备连窝端。结果发现这个孩子偷包子是为了给卧床不起的奶奶吃。这个时候,那个老板愤怒的心情瞬间没有了,不但没有收拾那个孩子,还借口吃不完,把手里的好几个包子都给了孩子。

  笔者想说的是,这就是规则遭遇人性的考验。看到这个短视频的人,是希望这个老板将孩子绳之以法呢?还是另有感动呢?视频里这个老板的做法,在那些黑莫言母亲的人眼里,是不是也要受到批判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