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天涯知音”
纵观现代中国的百年发展演变,曾经多次处于“两难局面”:选择苏联模式还是美英模式?靠苏联近些还是靠美国近些?从理论上讲,独立自主当然是明智首选,但事实上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江湖,不可能超然世外独善其身。
当下,乌克兰危机还在发酵。俄罗斯出师无名,继续动武还是撤兵举棋不定。普京原本的目的是祭出终极施压手段,要把乌克兰变成面对欧盟和北约的“战略缓冲区”。但乌克兰绝不答应,美国和欧盟也“不吃这一套”,甚至还摆出“请君入瓮”的姿态,结果普京目前面临一个如何下台收场的局面。
美国和英国的战略判断是,普京一旦入侵乌克兰,不会是“外科手术式”打完就撤,而只能是长期占领,并在乌扶持亲俄政权。如此一来,以乌克兰广阔的国土面积,组织和支持抗俄战争,恰好是令普京和俄罗斯陷入泥潭,自取溃败的良机。
从宏观历史背景来观察,自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步入现代以来,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其实一直受到美国和俄国两大模式的牵引,或者说游走于美俄两大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之间,即中国发展所面对的“美俄两难“。
孙中山早期是仿效英美,“走向共和”,但后期又采取“联俄,容共,扶助工农”的政策,发起“北伐战争”。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执政后又恢复“亲和欧美”的方针,并迎来民国大发展的首个“黄金十年”。
随后的二战及抗日战争,打乱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所幸中俄美三国处在同一个阵线。但国共内战和美苏争霸又促使中国加入了苏联阵营。1949年以后,新政权更是采取了对苏联“一边倒”的国策,推动了国家的基础工业化转型,但意识形态愈发极左,完全加入了世界范围的主义对垒。
1960年代起,中苏关系意外破裂,使中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状态,只能闭关锁国。这期间,中国内政自乱阵脚,社会发展走入了死胡同。在此关键时刻,中美各自出于国家战略需要,选择了艰难的和解之路。
如果能够排除虚无主义的干扰,放下意识形态偏见,历史的殷鉴其实不远。从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苏联曾在中苏及中蒙边境部署重兵,摆出一副随时入侵的态势,也迫使中国加大北方的防御体系,“深挖洞,广积粮”加强三线建设,并解冻中美关系以制衡苏联威胁。当时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实实在在,绝不存在中国主动挑衅或煽动战争的情况。
1979年起,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随着中美关系不断克服波折分歧,加强互利合作,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不断迈上新台阶。而苏联社会却变得愈发无法自洽,在1991年寿终正寝,中俄国家关系也逐步恢复正常化。
自2001年代以来,融入世界的中国,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发展,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指标却已下降到世界二流水准。此消彼长之间,中美关系长期发生碰撞摩擦,不断走向恶化;而中俄关系则似乎蜜月重现,目前终于又再次来到了一个选择关口。
关于中国在过去110年间,面对“美俄两难”所表现的众多是是非非,实践已经给出了清晰鉴定和评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邓小平就曾坦率地指出:“与美国关系好的国家,都富裕发展起来了”。
目前,俄罗斯和普京还抱着沙皇开疆拓土的旧地缘政治思维和模式不放,试图在欧洲恢复当年“冷战”时期的地缘版图格局,这首先就得不到乌克兰和乌克兰人民的支持拥护。从历史上讲,中国曾是老沙皇帝国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为此中国沦丧的领土领海,相当于11个台湾及其海域的面积范围。
从现实看,乌克兰一旦战乱不休,将对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严重不利,会破坏中国不少核心技术引进,尤其是军工技术的引进学习。从战略上说,中俄交恶将减缓美国对华围堵;但在这时候,如果中国与俄罗斯更紧密地抱团,将会鼓励中国的国际对手联合起来,进一步强化经济与军事联系以抗衡中国崛起。事实上,自周末以来欧洲所展示的大团结支持乌克兰捍卫自由民主的氛围,就非常值得中国警惕。
某些观点认为普京在欧洲折腾,战略上可以分散美欧的注意力,长期会有利于中国发展。事实是,“冷战”前35年美苏并没把主要压力朝向中国,但中国却自己走入死胡同,最后不得不搞“改革开放”。美国2001年的9·11事件后忙于反恐,中国则闷声大发财,发展确实受益。这就表明,最终还是取决于中国自己的策略是否明智有效。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若是俄罗斯被美欧围殴打残废了,中国就会失去缓冲直接面对西方打压。与此相反的观点却说,中国到底为什么要与美国对着干?真的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吗?
俄乌开战以来,中国互联网上挺俄派和挺乌派的口水战也是战况激烈高潮不断。除了一些情绪宣泄之外,还是有清醒的思考:乌克兰之战是中国的战略困境还是战略机会?
国际上也有一种中肯的看法,更多的国际分析人士推论,中国不是俄罗斯开战的合作者,反而可能是被“摆了一道”——中国事前并未被告知俄罗斯完整的军事意图,因此目前在理论上面对一个困境:在支持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与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上陷入了两难。
俄乌开战之前,中国与交战双方都是友好国家。因此,目前中国处在一个大变局的历史关头,再一次面对”美俄两难“的局面:亲美还是助俄?这是一个关乎国运走向的大问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