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看到一个东西,在这一个小小的士兵心里,最珍贵、最宝贵是他的家庭与他的母亲。至于那个遥远的国家,甚至都不认为国家在他死后,能够保障他母亲的生存。被俘之后凭着一时的勇气要好好死,但日本人思想工作一做后,其实日本人也没说什么话,小士兵就被打动,还说了一系列的情报。而且这个小士兵作为战俘被收容起来,当天两个日本士兵拿了狗食的东西给他吃,日本军官发火说,虽然他是俘虏,是敌军,也应该好好对待他,应该给他换一口饭吃。我觉得这个小士兵在中国的大营里,都可能没有遇到这样的交流,和他的营官、哨官,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人跟人平等的交流。他彻底被感动了,后来他的名字出现在俘虏名单里。
日本为向列强表文明宽待战俘
那时日本抓中国的战俘,按二战的思路,要么干掉你,要么在中国挖一个集中营给他圈起来。但那时候的日本急着借这一仗崛起,这一场仗好比是东亚的两个小孩子,还没有成人。中国根本不想到世界上比试一下,日本强拽着中国到大擂台上,在一圈洋人的围观下,证明日本已经长大了,把中国一脚踢出去。日本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非常担忧洋人来干涉,别打了一顿中国,最后自己也被洋人提起来扔了出去。所以他们不想违反任何国际法则,在对待战俘问题上也非常慎重,拉回日本交给各个海军的军长司令部,一开始分去就几百人,到了平壤一下来了上千人,就说没有这么多房子,没有这么多粮食管吃喝,又不让他们干活。最后日本政府把战俘交给寺庙,委托由僧人看管他们,政府只给寺庙的生活费、吃饭的钱,剩下的政府连一个兵都不管,由僧人看管,在看管名单里我们惊奇地发现了王清福的名字。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中日双方开始遣返战俘,发生了一个意外的事,有一些战俘不愿意回中国,里面就有王清福。今年三四月,我们在大连一带遇到了一位日本华侨,种种迹象显示,这个人极有可能是王清福的后代。王清福的一个举动导致日本人快速地进攻金州,拿下金州,拿下大连湾,把旅顺也拿下了。
相反日本战俘,同样在金州也出现这样的事。有几个日本士兵,为了能够在中国进行侦查和情报工作,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甚至于真的留了辫子,在身上有了跳蚤、虱子,跟那时中国人完全一模一样。然后他们在金州花园口一带进行侦查,被八旗骑兵发现。发现的缘故很特别,农村的老大爷们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大一样,发现这几个莫名其妙的中国人,上完茅房很怪,用纸,这一下子彻底暴露了。住在小村的八旗骑兵小分队就把这几个日本人抓走了,据日本人自己说,最后在金州城找到这几个人的尸体,钳子什么的都有,因为这几个日本人什么也不说,最后被我们处死了。
日军士兵是在打近代战争
其它的例子还很多,1895年初春日本士兵在山东作战时,他们登陆荣成湾好几天,后勤供给不上来。我们能想象日本士兵穿着夏天的服装,来到1月份的山东半岛,刮着北风。他们军队有一个规章,告诉士兵们怎么防冻,画的图样很标准,一条行军毛毯,先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把毛毯尽量缠紧自己的身体,再使劲地把外套套上去,以这样的方式勉强熬过冬天。他们在荣成湾挖地营,挖了一些像老鼠洞的地方,以此来防冻。然后出发前几天,他们每天吃的东西是一个冷饭团加两个梅子干,偶尔发一个类似于方便食品的东西,是一种炒面,士兵就把炒面背在背包里。日本军人就是靠着这样的东西打赢这场战争的。
通过这些小事就明白,日本军人知道是在打仗,而中国军队是在应付工作,并不觉得这个打仗工作跟其它工作有什么区别,今天觉得这个工作太苦太累了,就扔掉号衣不做了。我问一个日本老研究者,为什么日本人在那个时代会出现这样的状态?那个老先生回答我说,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政府就刻意地普及教育。今天说《马关条约》赔了2亿多两白银,他们拿这个钱办教育,这个是错的。日本教育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已经办起来,办的教育加上政府主张近代化的新闻,这两样东西像两个支柱一样,在明治维新时代培育出了新日本人,有近代化的爱国心、近代化的意识。从1874到1894年,这二十年时间整整一代人出来了。日本人之所以打甲午,那支军队之所以打得那么狠,跟明治一代人有很大的关系。而我们这边的清军仍然是古代状态,只是古代人拿了一把枪打了彻底近代化的人。
满汉民族问题被日本人利用
就国家意识而言,清政府的士大夫有一点,底层的老百姓彻底没有,什么国家概念都没有。而且高层也出现了一个思想混乱,这是日本人非常拿手的事。在那个时代,确实朝廷上是一个民族,满朝文武将领是另外一个民族,想让他们激发出一个爱国心、民族心、皇族心?骨子里都不知道是什么。日本进入辽东后发了一个《告十八行省豪杰书》,是想造成一种思想混乱,鼓动中国人起来支援日军。所谓的“告十八行省豪杰书”散发的范围不是很广,在几个地方粘贴了,但效果很牛。说日本军队进攻中国不是打中国人,是打清朝、打清国,这场战争跟中国人无关,是清朝的战争。然后说你们还记不记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记不记得崇祯皇帝多么可怜,我们这次来是给大明皇帝报仇,你们十八行省的豪杰们但凡有点血性的话,快快起来,我们也会给你武器,赶紧恢复一个汉人的朝廷。结果这一招非常有用,在东北战场日本人没有遇到反清复明的中国军队,遇到大量的中国人欢迎他们,甚至于不排斥日本军队进入中国。
普通百姓毫无国家观念
比如当时日本一个摄影记者在金州城里拍了照片。拍的是日本占领金州两天之后,金州城里恢复了跟往日一样的景象,中国人跟日本军人在一起比肩而过的逛街。日本军人刚来时,对中国村里的老百姓,说我们拿鸡蛋给钱,老百姓说不要不敢要,过两天还给他钱,还是说不敢要。等几天过了,看到日本人是真的给钱时,日本人再去拿鸡蛋时就收钱了。而且不光收钱,看到这次给一块日元很好,下次告诉你们,对不起,买的人太多了,要两块日元,最后涨价到十块日元,日本人说奸商。这是在沦陷区、亡国的中国景象,就是甲午战争时的景象。这种景象虽然在抗战时好了很多,但依稀可以看见。
我说了这几个故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时中国人的“国家”观念。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