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时刻,各国领导人如何“斗法”?
发布日期:2014-11-12 13:20:40 来源:搜狐 作者: 编辑:陈峥

  领导人交手并非一定要直接喊话,“隔空”较量的情况也很多。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奥巴马主张中国承诺的碳减排要接受国际监督,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一改温和形象,“愤而离开会议中心”,派遣低级别代表替代他出席后续会谈。随后,心急的奥巴马在保镖簇拥下,直闯当时中国与印度、巴西及南非开的“小会”。边走边对正在里面参会的温家宝喊话:“总理先生,你准备好了和我见面吗,准备好了吗?”

  有时候,选择是否与对方领导人见面,也是表达态度的方法。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在一次访日中,突然取消了与当时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晤,提前回国。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国内有紧急公务”。外交部发言人后来在记者会上解释了吴仪不见首相的真实原因。因为就在吴仪访日期间,日本领导人还在发表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这让“两国领导人的会晤缺少必要的合适气氛”。

  王岐山在任副总理期间曾率团到美国谈判,这位“京城名嘴”擅长以退为进的批评方式。他在华盛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晚宴上演讲称,“坦诚”美国存在保护主义也是正常的——不过,接下来他转而提到了中国:“我们国家现在有的学者说开放存在问题,说开放太大了。华尔街那批人太会赚钱,把我们的钱都赚走了……”岐山的轻松和“指桑骂槐”的幽默引得台下笑声一片。迪斯尼执行副总裁还兴奋地说:“他真像一个摇滚明星!。”

  闹完别扭如何“和好”,日本最有经验

  中日关系因为历史和领土问题的“先天不足”,停摆甚至恶化的状况时常发生。或许是出于“心虚”,日方领导人似乎特别善于修补两国关系,总结下来六个字:“先邂逅,再找话。”

  因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发生矛盾时,曾上演过一出“借笔外交。”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曾这样自述: “大会为我们准备了签名用的钢笔,但温总理取出(自带的)毛笔签下了汉字,所以我也借了他的毛笔,用汉字签了名。日中关系出现了波折,一直非常担心的(各国代表)为我们鼓了掌”。小泉还透露了那次峰会上中日领导人唯一一次的对话细节:“温总理问我喜不喜欢上海的大闸蟹,我说‘喜欢’”。这是小泉纯一郎在东亚峰会上一次颇为得意的“双边接触”。

  在2010年亚欧峰会上,工作晚宴结束后,时任日本首相菅直人与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走廊里“相遇”,相互打了招呼后,“刚好”走廊里有两把椅子,于是两人坐下来交谈。消息说,“刚好还有一名翻译在场”,于是,“三个偶然”碰在一起,促成了这次为时25分钟的交谈。

  更多的时候,国与国之间的和好则需要时间的考验,中美关系因“底线”台湾问题滑至冰点时,中国曾经“断然”召回过驻美大使。那是1995年,当时美国允许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访美,打破了其已执行17年的不准台湾最高层领导访美的“禁令”。这是中国首次以召回大使的方式表达不满,并且时间长达4个月。

  鉴于中国一系列的强硬回应,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只好致信江泽民,第一次以书面形式表态,美国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还通过副国务卿向中国通报,此后美国将对台湾当局领导人访问采取的限制措施。江泽民决定接受美国的邀请赴美访问,而大中国驻美使作为代表团成员也一道来到了华盛顿,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任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