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时代的鼓掌
发布日期:2015-03-11 11:49:49 来源:墨谈国是 作者: 编辑:袁啸天

   看动物学的书,我们知道,鼓掌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界中至少猴子和狗熊就会鼓掌。但与人不同的是,猴子和狗熊——落到人手里的例外——的鼓掌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赞成或欢迎,并不像人的鼓掌有时仅是一种表演,一个姿势,一次成功的动作伪装。因为人比猴子、狗熊聪明的地方在于,人知道鼓掌可以用来表示高兴、赞成或欢迎,但反过来鼓掌也可以掩盖不高兴、不赞成或不欢迎。

  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里,写到苏联大清洗年月里常有的情形:区党代表会议正在进行。主持会的是接替不久前入狱的新区委书记。在会议结束时通过致斯大林的效忠信。不用说,全体起立。在这个小礼堂里“掌声雷动,转变为经久不息的欢呼”。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依然是掌声雷动,依然是经久不息的欢呼。但是手掌已经发疼了,抬起的手臂已经麻木了,上了年纪的人已经喘不过气来了,甚至连那些真心崇拜斯大林的人也感到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了。然而,谁敢第一个停下来呢?那个站在台上刚宣读过效忠信的区委书记本可这样做,但他是刚上台的,他的前任刚刚入狱,他自己也害怕呀!要知道在会场里,也有内务部人民委员站在那里鼓掌,他们注视着谁将第一个住手……于是在这个不知名的小礼堂里,在领袖不在场的情况下,掌声持续了六分钟,七分钟,八分钟……他们已经停不下来了!在会场后排,在人堆里,还可以稍稍耍点滑头,拍得少些,不那么使劲些,但是在主席台上,在显眼的地方怎么办呢?参加会议的有一位本地造纸厂的厂长,一个独立不羁的人物,站在主席台上,明知道这个局面的虚假性,明知道大家陷入了绝境,但也在鼓掌着!九分钟,十分钟,……他愁眉苦脸地望着区委书记,区委的头头们也怀着微弱的希望面面相觑,但脸上都做出兴高采烈的样子,表示将继续鼓掌,一直到趴下,一直到肝脏碎裂倒在地上,一直到用担架把他们抬出去!不,甚至到那时候,剩下来的我也决不会动摇!……但造纸厂厂长在第十一分钟上恢复了平常办事的姿态,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于是,奇迹发生了:全场那种欲罢不能的热情顷刻间化为乌有,大家几乎在同一鼓点上停了下来。他们得救了!

  然而,就在当天,造纸厂厂长深夜被捕。罪名当然很多,但绝没有一项是“不鼓掌”。当局以其他理由判了他十年有期徒刑。在侦查笔录上签字时,侦查员告诉他:“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

  看来鼓掌,对当权者来讲,就是一种遴选异端的办法。他们当然知道,鼓掌者未必真的高兴、赞成或欢迎,但你从掌声中无法判断谁是真的,谁是假的;而不鼓掌则一定表示不高兴、不赞成或不欢迎,至少不能说,他比鼓掌者更高兴、更赞成或更欢迎。因而,这个方法成本低,见效快。对于随波逐流的鼓掌者来说,内心也是经过一番算计的:鼓掌带来的好处是合唱所得的利润或份额。它可能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也可能什么也没有;但不鼓掌带来的损害则是百分之百,就像哈维尔笔下的蔬菜店老板,在他的橱窗里挂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标语并不表明他真的对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有想法,而只是他没有“免于恐惧的自由”罢了。想想看,只要我将手掌轻轻或重重地对打,大不了忍着疼再坚持几分钟,就可以回家照顾孩子,就可以和家人团聚,自由谋生,就可以躲避来自国家的“合法伤害”,我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在这儿,群体性的盲目表演却显示了个体的理性考量。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甚至是动物的生存经验也告诉我们,只要有选择的可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类以及所有动物的生存行为总是朝着风险小,收益大的方向涌动的。在一个没有表达自由的环境里,人们恰好是用外表的鼓掌来掩饰内心的“不鼓掌”的。人们把自己的这种行为解释为“趋利避害”,动物学上则把这种伪装称作“拟态”。

  不鼓掌的意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上显示出来的。他把人的良知打入了选择的成本,并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当人的良知和现实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首先考虑的是良知的纯粹性,毅然放弃的是现实的得失算计。在他看来,生命的问题首先是一个信仰问题,而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正是这“放弃”将人从动物性的生存中剥离出来,并赋予“不鼓掌”以权利和尊严的意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