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还是让我们回到明朝。朱元璋真心郁闷,俸禄虽被抱怨不够养师爷,但你们又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呢?虽说杀掉一些官员是为铲除异己,但很多官员的确贪腐得不成体统。听听那些刑罚:挖膝盖、抽肠、用开水淋再用铁刷子刷、铁钩把人吊起风干……什么《电锯惊魂》弱爆了。朱元璋奇怪得那张瓦刀脸快形成一个巨大的问号:“法数行而辄犯,奈何?”.为了几个破钱,丫们不怕死么?
满朝文武,没人告诉他“渴马守水,饿犬护食”这个道理。一个叫桂彦良的大臣却发表了忠诚却相当二百五的意见:“用德则逸,用法则劳。”陛下该鼓励道德,树立官场道德模范。
朱元璋深以为然,开动所有国家机器宣传道德,极品道德文章“八股”也在这时集大成了。他这么推理,把圣人思想像软件一样植入未来官员的脑子里,官员有道德了,国家自然昌盛了。这个推理影响久远,连后来推翻它的“清”也效仿。甚至几百年后的红朝也号召“流着道德的血液”,公务员统考时圣人、道德、高尚、和谐 字眼跃然纸上。未来公务员摇篮的大学,则有幸深刻传达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朱元璋恨不得在所有官员脑门上纹上“道德”二字,可帝国的吏治仍糟透了,它总共的十六任皇帝中,不乏勤勉之人,可直到末代的崇祯亡国,回天无力。
帝国只相信两样东西:一是道德,二是酷刑。可从逻辑上,如果道德对约束官员有用,要那些下三滥刑罚干什么,如果酷刑是灵丹妙药,乡试、殿试何不考《论剁去贪官手脚、耳鼻制成人棍置于酱缸对未来吏治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字面看上去更有震撼力。
它从未想到过“法制”、“宪政”这些东西,也不知道差不多在朱重八站在应天城高台上决定玩死贪官的时候,一个叫英国的地方有下议院了。它不知道,锦衣卫、东厂、检校这些并不是监督,而是监视,而监视只会让贪官更狡猾、更坚定地朋党结私,形成连皇帝也撼不动的利益集团。
总之,这个精心设计的帝国亡了。在它亡之前,有一个被人忽略的情节:1583年,万历皇帝在会试时出了一道匪夷所思的题目:朕越励精图治,官场却越腐败、法纪越松懈,到底是朕缺乏仁爱,还是太优柔寡断呢?在神圣的全国统考时居然出这样的题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万历皇帝对吏治真是愁死了,憋得把本该给贵妃娘娘的私房话都剧透出来。
多年以后,红朝拥有了八十一万纪检干部,平均一个纪检干部监视八个官员。这比大明的锦衣卫和检校还要多。外加中央巡视组和四十五个中央督导组,就是八府巡按的套路。这些日子,有些官员听说巡视组督导组驾临,前列腺都吓得掉裤裆了,每天上班前,说不定也深情回眸一眼平日爱搭不理的黄脸婆……最近我们常欣闻某某贪官“闪电落马”.可是,现在闪电了,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干吗去了?亲爱的闪电侠们。
虽然不再四书五经六艺,但要坚持三个xx八x八x,世界上最神奇的道德就是,刘志军刚跟女孩做了“红楼梦”,就向领导感言“中国梦”.和明朝的贪官别无二致,他们被抓之后总爱玩这感恩呵梦想呵这些调调,仿佛只是误入红尘,内心还是小清新的。
不同的是,明朝宁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当今是:诰命夫人被判死缓,银行行长被判死缓,法院院长被判死缓,公安局长被判死缓,刘志军果然也死缓。在争论是否“废死”时,我们只好调侃“不是取消死刑,而是取消死缓”.但认真你就输了。就算回到大明,抽肠、凌迟、、开水淋再铁刷子刷、钩起来风干……把惩治贪官基本具体成一个制作腌卤食品的过程,也不会吓跑贪官。
大明朝不也就出了一个海瑞吗。
何况海瑞也弄得大家不开心。一个清官无钱葬母,这就不是大时代,也不是小时代,是宵小时代。
算了,不说影视,说明朝……《万历十五年》开头,黄仁宇先生专门写到1588年事情,英国大破西班牙无敌舰队。他没有提到的是,整整一百年后,也就是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诞生了,原本也贪腐、朋党、专制、国内形势乱七八糟的英国开始君主立宪,聪明地用分权、宪政、监督等手法治理国家,成为一时世界霸主。而此时,中国的政权已移交到了“清”,清仍延续覆灭的“明”的道德+酷刑,甚至还采用了一个辅助战术,“文字狱”.帝国从此走下坡路。所谓康乾盛世是教科书上涂抹的口红,潜伏的危机,均被四库全书那些才子们用修辞手法轻轻抹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