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么多大的差距存在的情况下,即便是比较一下消费者物价也很难。主要消费品种在地域上有很大偏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比较的。经济形势上沿海和内陆,畅销的汽车和电子产业聚集地区与依存于苦于挣扎的煤炭和钢铁产业的地区也是大相径庭。再看看房地产,一方面是北上广深等地依然依靠政策来抑制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陷入低迷的三,四线城市却是“鬼城”星点密布。
能够整体地捕捉到中国多样性的外媒少而又少,他们基本上都是聚焦到某一部分来说明全体,而这无异于“群盲摸象”。
第三、主要外媒的悲观倾向。中国崛起触动了现有的世界秩序,而且中国政府近年的对外姿态突显强势,导致各国(尽管不到日本的程度)反华厌中的情绪日渐高涨。因此,关于中国的坏消息会比较受欢迎。
不只日本,欧美也是如此,即媒体为了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迎合读者和观众,倾向于报道像“鬼城”危机,经济指标下滑,环境恶化等中国负面的消息。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对这些媒体囫囵吞枣的,还有大多数政治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等,他们由于上述两点的理由不能完全了解中国,从而轻易相信媒体所报道的中国经济悲观论。
学者、官员、商业人士,还有媒体工作者如果用这样的眼光看待中国,就会找寻各种中国经济中的坏消息。再加上媒体反复渲染,中国悲观论便进入恶性循环中不断扩散。这也正是雷曼事件以后,中国经济预测中悲观倾向的成因。
改变这个恶性循环,只能等待人们变得能够正确地理解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发生剧变以来已经过去了4、5年,期待人们对中国经济的理解能够不断加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