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项目的存在就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合谋的典型表现。企业通过选择有污染的技术,或者拒绝安装和使用排污设施,可以减少成本,提高利润,而地方政府通过引进污染企业获得更多财政收入和晋升机会,当地居民可能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但同时要承担健康后果。
为什么像唐山这样的地方难以关闭和取缔有严重污染的钢铁企业?因为钢铁产业早已成为唐山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已成为政企合谋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只要中央政府仍然高度重视GDP,只要环境污染没有成为对地方政府“一票否决”的指标,环保部门就不可能完全整顿污染行业,中央政府也不得不默许一些污染产行业的存在。
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之间的合谋也是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1998年,94户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从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这给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合谋创造了天然的条件。我们发现,在分权管理期间,如果主管生产安全的副省长是本地人(此时政企合谋最容易发生),相对于非本地的主管副省长,国有重点煤矿的死亡率提高了1倍。
除了导致各类事故或问题,政企合谋还会削弱企业的创新动力,扭曲政企关系,加剧官员腐败,恶化软预算约束,阻碍舆论监督,固化收入分配格局,压抑社会组织发育,最终阻碍各项改革进程。是以,要推进下一步改革,就需要打破这种政企合谋的格局。
作者聂辉华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