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挂职是怎么一回事?
发布日期:2015-10-10 15:33:16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胡擎银

  4挂职是否意味升迁?

  无明文规定,近年来挂职渐成为“惯例”

  按照一般理解,挂职常常同“进步”相挂钩,被视为一种“潜规则”。实际上这并无明文规定。

  由于挂职通常被认为是培养干部的一种方式,在过去,组织部门可能会将需要重点培养的对象“输送”到挂职岗位上去,使其增添一些经历履历,其中也不乏“提拔”意图。2001年,中央关于选派年轻干部到西部挂职锻炼的文件中,也含有一些方向性要求,比如强调要将德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但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重点选派到西北挂职工作,这也能够体现一种用人导向。

  但是近年以来,挂职锻炼力度逐渐加大,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被视为必要门槛。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中央多次强调干部交流培养的制度化、规范化,这也意味着挂职渐成为“惯例”,和是否升迁不一定挂钩了。

  【“挂职”的历史演变】

  延安时期

  边区人民政府曾大规模选派知识分子、干部和学生下乡,对农村社会进行改造。这被学界视为干部挂职锻炼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经常以下派工作队的形式选派干部深入基层。

  1991年9月6日

  中央颁布《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提出,对于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干部,特别是四十岁左右的青年干部,要有目的地选派他们到基层去任职锻炼。

  1993年8月

  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实行交流制度。交流包括调任、转任、轮换和挂职锻炼。

  2001年4月

  中央下发《关于选派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的通知》,选派100多名省部级后备干部和其他局、处级优秀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两年。

  2006年1月1日

  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可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2007年10月

  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

  2010年9月

  发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把干部交流同培养使用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引导干部向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交流。

  【哪些人曾挂职】

  学界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2011年9月16日,挂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光谦青海大学校长

  2011年挂职北京水务局副局长。

  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2006年,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厅副厅长。

  政界

  丁向阳国务院副秘书长

  来京就任北京市发改委主任之前,曾挂职担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

  戴均良北京市副市长

  2007年至2009年,挂职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林克庆北京市副市长

  任东城区副区长期间赴企业挂职,任北方服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文体界

  牛群演员

  2000年12月29日,挂职安徽省蒙城副县长。

  谢军北京国际象棋队棋后

  2007年4月30日,挂职北京西城区教委副主任。

  张政央视主持人

  2008年10月21日挂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

  【挂职者说】

  曾经在河北短期挂职,是自愿去的,为的是增加阅历。一开始的障碍是对当地的人员、情况、工作方式方法不太熟悉,感觉就像“倒时差”一样,但很快就适应了。几个月下来,也独立开展了不少工作。由于不能经常回家,人际交往少了很多,空余时间看了不少书,也算有收获。

  ——北京一名基层公务员

  我所在的部委里,挂职的人群大概呈现枣核形,两头少,处级干部和局级干部居多。近年每批大概都有十来人去不同地方挂职,我去的是山东一个比较贫困的县。感受最深的是,和在机关里工作不一样,在基层挂职需要时常在村子里跑,外出调研的时间长,坐办公室的时间少。

  ——某部委一公务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