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论道新常态:变革常态化 增长目标需适当下调
发布日期:2014-08-18 11:11:23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编辑:陈峥

  因此,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保证在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而是保证坚持全面改革以实现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问题。至于如何顺利推进全面改革,关键是将顶层设计与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按照依法治国的思路和方向,推进全面改革。

  潘建成: 如何顺利推进改革?我认为,解决各级政府改革动力是关键。

  首先,要强化对新常态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告别过去粗放模式的决心;其次,要加快改变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办法,特别是要按三中全会提出的改变GDP考核的偏向,加大资源环境、民生、创新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加大对改革落实情况的考核,促进政府部门改革的积极性;此外,这次改革是全面改革,需要各方面进行联动,要特别注意涉及改革的相关部门和群体的协调,同时注意寻求一些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来看,简政放权就是很好的突破口,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税收制度改革也是很好的突破口,需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尽管难度很大,目前看来也已迫在眉睫。

  范剑平:处理好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关系是保证在新常态下顺利推进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根本途径是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特别应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看,企业和市场这两个环节的改革虽然也有待深化,但比较起来,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是明显的“短板”。由于它的滞后和牵制,很多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陷入胶着状态。这就需要尽快“补短”,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带动财政税收、分配、投资、金融、国有企业、资源性价格等领域的改革。

  在改革的正面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改革的“阵痛”却逐步加重的改革胶着期,必须适时适度地出台一些稳增长的需求管理措施,加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投资规模,增加对中小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支持,保证经济增速不突破区间管理的下限,从而为改革创造一个平稳的宏观环境。在现阶段,如果不能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许多难题都无法解决。

  陈道富:我的理解是,在新常态下顺利推进改革,核心是承认经济现实,实事求是,顺势推动经济转轨内在要求的改革。

  强化对就业、物价的监控

  要加强对就业、物价的监控,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过度关注。目前就业形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也就是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调控的目标、先后顺序,或者某些指标是否也应该相应地微调?

  潘建成:今后一段时间主要任务是改革,是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宏观调控要进一步强调整体的稳定性和局部的针对性,要加强对就业、物价的监控,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过度关注。

  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经济增长基数的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加大,满足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经济增长率在显著下降,因此不必过于担心经济增长下滑对就业的影响。目前就业形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也就是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问题。

  陈道富:从宏观调控目标来看,当经济转向新常态后,经济增长目标需要适当下调,以适应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此外,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不同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权重需动态调整。从宏观调控工具上看,也需要相应调整。产业、货币、财政、收入等宏观手段选择上,不同类型常态下侧重点不同。

  在“变革常态”中,产业、收入等手段仍是重点,货币财政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环境保证。当进入“新均衡常态”后,货币财政等手段则宜上升到更常规的工具使用上。在价格、数量及行政手段的选择上,也需要动态调整。

  证券时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新常态后,进一步指出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平常心态”应该作何理解,对政策走向有何含义?

  李佐军:保持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

  陈道富:当前我国处于一个重大的战略转折时期,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越是重大的战略,越是需要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要尊重经济市场本身的规律,顺势而为。这也意味着对各类政策目标的确定,要有更大的容忍度,需要放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突破原有的各种框框约束。

  潘建成:平常心态就是不要遇到问题就大惊小怪甚至惊慌失措,要深刻认识到三期叠加的影响不会短期消失,但支撑未来经济平稳增长的因素依然还有很多,改革和转型可以腾挪的空间依然巨大,需要保持心态淡定,同时从容应对。平常心态要求我们着眼长远目标,不要受一些短期问题困扰,也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能因为短期的经济波动延误改革和转型。

  证券时报记者: 经济进入新常态,对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

  潘建成:经济进入新常态,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更稳定的预期。经济的剧烈波动容易带来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对资本市场的破坏性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有过痛苦的教训。而未来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增长,会为资本市场的回暖奠定经济基础。

  同时,法制环境、社会诚信环境的不断完善,也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资本市场的改革,反过来也将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本方面的突出作用,降低全社会整体融资成本,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使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有活力,也更安全。

  精彩观点摘要

  范剑平:目前,特别应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企业和市场这两个环节的改革虽然也有待深化,但比起来,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是明显的“短板”。由于它的滞后和牵制,很多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陷入胶着状态。

  潘建成: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增长会更平稳,民生会得到改善。或者可以说,经济增速可能慢一些,但人们的幸福感可能会提高得快一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