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货币宽松对市场经济的危害
发布日期:2021-03-23 11:02:42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吴荻枫 编辑:藤井树

  市场良性竞争的核心是消费者主权,以货币政策改变市场逻辑,侵害消费者主权,其结果是减少甚至消除了市场的优点。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整体来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长期实行的都是货币宽松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危害却是隐蔽的。长期实行货币宽松政策,更会侵蚀市场经济的基础。

  市场经济为什么可以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趋于产生良性的结果?人们可能会说是因为市场中存在竞争。但是,竞争本身未必都是好事,竞争可能导致盲目扩张,从而形成浪费,也可能导致弄虚作假,甚至产生暴力冲突。市场竞争之所以是可取的,是因为这种竞争是消费者主导的。消费者以自己买或不买的行为,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者只是服从消费者的指令。能够生产消费者急需的价廉物美的商品的生产者会获得利润,发展壮大,相反则会蒙受亏损,乃至被淘汰出局。这就是消费者主权。消费者指挥的创新是和平的,是合作的,是激励创新的。

  米塞斯等经济学家指出,繁荣-萧条的经济周期正是源于货币宽松信用扩展。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他们的分析大体上是基于短期的临时性的货币宽松。新投入经济体的货币被用于那些本来无利可图的项目中,由于消费者不买账,要不了多久,这些项目就会难以为继,而导致投资的泡沫破灭,经济便会由繁荣进入萧条。但是,在长期的持续性的货币宽松或超级宽松的政策下,情况会更加复杂,对经济的危害也更加严重。

  关键在于,长期的货币宽松,会改变投资的传统逻辑。一般情况下,是否启动某个项目,创业者看重的是该项目未来能否盈利,能否得到消费者用货币投出的“选票”。但现在,不断注入的资本,使得不当投资的泡沫不会轻易破灭,创业者已不在乎项目的盈利前景,而主要考虑的是能否以该项目为道具,在资本市场上圈到钱。因此,创业者们花费大量精力,讲故事、做报表、画大饼,进行亮丽的包装,以吸引投资者,而不是努力做出真正的创新,真正地压低成本,提高质量,以争取消费者。

  资本长期大量涌入,经营者有了挥霍的底气。他们可能会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策略来抢占市场,吸引流量,打击竞争对手。表面上,这会让消费者占到便宜,但实际上,这种亏本的价格意味着资本的消耗,并没有真正地创造财富,相反导致了财富的损失。就消费者方面来看,消费者虽然低价购买了商品和服务,但丧失了挑选真正质优价廉产品的能力,资本洪流压低的价格与商品本身低成本形成的低价无法区分,消费者不再能够以手中的货币对生产者发号施令。

  这样,市场的主导权就从消费者转移到了货币发行者,谁能更多更久地得到增发的货币,谁就是市场中的优胜者。服务消费者、取悦消费者不再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使命,而取悦于货币发行者和投资者则成了重中之重。

  在此情况下,垄断就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威胁。那些能够长期得到大量新增货币的经营者,很容易碾压没有资本市场支持的竞争对手,形成一家独大或寡头垄断。

  总之,市场良性竞争的核心是消费者主权,以货币政策改变市场逻辑,侵害消费者主权,其结果会是减少甚至消除了市场的优点。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讲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