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的痛
发布日期:2015-12-26 13:20:55 来源:消费日曝 作者:王志纲 编辑:胡擎银

  “据说星巴克鼓励服务生与客人谈天,让客人有家里客厅的感觉,据说这时候咖啡的味道最好。这样做下来,星巴克成了咖啡崇拜的庙宇,也成了市值100亿美元的企业。”宁高宁接着非常有感触地说:“我不想拿所有别人的企业与我们的企业来联系比较,可星巴克这件事与我们肯定是有关的,不信大家可以细琢磨一下。”

  实际上,宁高宁特别期望中粮集团旗下各个品牌的发展都能或多或少地学习和借鉴“星巴克”品牌打造的成功经验,最终都能成为中粮的“星巴克。”但是,宁高宁始终找不到像他一样用心的人一起给中粮来一次星巴克式的变革。

  从小爱好文学,宁高宁身上有着很强烈的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不计较个人物质享受,为了工作可以拼命,但是他推动不了央企官僚类臃肿身躯。他为此愤怒和呐喊,写过一篇由连续131个问句组成的奇特文章。“你精力充沛不知劳累吗?你总觉得眼前的一切不够好你想改变它吗?你心里总有一团不灭之火要创建业务发展公司吗?你不断爱观察爱学习爱研究对周围的事物有不断深刻的认识吗?”最终归结于“你行吗?”

  事实证明不行。职业经理人药方可以根治老国企做事拖沓,令行不止。但是职业经理人职业本位的思考,“屁股决定脑袋”的利益诉求,无法释放每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所以,他的手下看到体制内更好的机会,选择走了。2013年,做油脂和期货出身的干将吕军去了中储粮任总经理。也许是个案,但受中粮经理人文化熏陶多年,去更加体制化和封闭的中储粮,是否表明中粮文化还没远没有深入骨髓的生命力?

  看清了方向和目标,却无力前行,鞭长莫及。这种痛苦有时只能靠香烟来麻醉。宁高宁一度烟瘾很大。他曾写过一篇《种桔者》的文章,里面讲到李嘉诚旗下的和黄公司把在英国的桔子电话(Orange Telephone)和德国人换了股,一单生意利润过了千亿。而这是和黄在英国努力经营了十年之后所的。所以,宁高宁称赞李嘉诚是只懂得交易买卖的香港人中少见的农民式的“种桔者”。

  他最后写道:“习惯了卖桔的人去种桔不容易,精心地种好桔更考人的心力。我们自己在摸索中摔过跤,也慢慢地明白一些道理,今天,我们可能应该静下心来向这位种桔者(李嘉诚)学一学。”

  这种夜深人静时写下的文字自然有所寄托。宁高宁通过资本运作,围绕着地产、食品和乳制品上下游进行了很多次并购。他深知资产买过来要运营才能升值,否则不如持有银行存款。但是,市场和品牌,这一块成了中粮系治愈不了的硬伤。

  执掌华润的时候,宁高宁不断地购买啤酒公司,最后整合成了今天产销双破千万吨的华润啤酒品牌。华润啤酒目前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啤酒公司。但是这种成功在中粮还没有成功复制一次。

  这么些年,中粮盘子在增大,宁高宁居功至伟。中粮集团是国资委直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国资委改革样板。2003年年底,中粮集团总资产为46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41亿元。2014年7月7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4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粮集团连续21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以1937亿元营业收入,名列第401位。截至2013年底,中粮集团总资产达2843亿元。

  但是,从负债率来看,近几年,中粮集团总体一直居于60%之上位置。换句话说,中粮摊子越铺越大,赚钱速度始终落后于或勉强等同于借钱速度。与竞争对手丰益国际相比,业务类型相似,赚钱能力相差甚远。丰益国际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窜升速度也超过中粮集团。

  在改造中粮的过程中,宁高宁找过不少标杆型企业,对美国GE和其领导韦尔奇也颇为推崇。在流程再造的时候,宁高宁注意到戴尔。“戴尔就因为流程化,一下子把别人打垮了。”现如今,韦尔奇的管理在美国已被苹果、谷哥等公司光芒掩盖,而戴尔也已经被中国联想超越。近些年,也许是累了,也许是提了也没有用,宁高宁不再提对外提中粮学习的标杆企业。

  不过,当下还未到盖棺定论时候。

  在理想被情怀替代的社会,在集团军屡败于小团队的环境里,在钱再多也砸不出创新的时代,宁高宁和其10年中粮经历值得咀嚼和品味,它应该是属于大家的财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