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智慧调水助力清水北上
发布日期:2022-06-11 09:06:30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作者:张玉峰 编辑:藤井树

  查看温度传感器、检查水泵层设备运行、巡查控制室……早上8点10分,技术员张歆来到江都水利枢纽第四抽水站,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此时的抽水泵内,一泓清水正源源北上流向京杭大运河。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水利枢纽不仅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也是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自2013年10月正式通水以来,扬州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城市,已累计向北输送清水544亿立方米。

  水清、岸绿、景美……近年来,随着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生态环境不断修复,也让碧水清波得以在这条生态大走廊中清澈流淌。

  探源头 智慧调水更精准

  “南水北调工程2022年北延应急调水正式启动!”

  5月16日上午9时,江都水利枢纽南水北调江苏集控中心内,随着一声令下,工作人员一键操作,南水北调江苏境内沿线的宝应站、金湖站、洪泽站、泗洪站、睢宁二站等7座泵站机组相继启动,途经三阳河、潼河、金宝航道、入江水道、洪泽湖、徐洪河、骆马湖等河湖出省北上,全面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登高远眺,江都水利枢纽内4个百米长的大型抽水泵站一字摆开,蔚为壮观。这里是江苏江水北调首站,长江水通过夹江、芒稻河提水后逐级北送。

  “我们现在观察的是江都东闸引水情况、宝应泵站机组运行情况。”在江都水利枢纽南水北调江苏集中控制中心,屏显数字不时跳动变化,反馈着调水情况。据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是南水北调江苏智能调度系统,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动态监测网络,不断提高水量优化调度、远程集中控制、智能管理决策、应急响应处置等水平。“主控制台布置16台工作站,可对江苏境内南水北调新建工程的14座泵站、62台主机组实时监控。”

  调水过程同样智慧,身处一线的张歆对这十年来的变化感受深刻。“每一个抽水站也都充满了‘智慧’,启动水泵不再是手动模式,操作也全在控制室。”张歆说,每隔两小时,工作人员就要到控制室进行一次巡查,不漏看每一项指标,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只为保证水泵正常运转。

  借助“智慧大脑”调水、节水,这是江苏守护“一江清水北送”的一个缩影;确保北送的“每一滴水”都符合标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水质好与坏,关键看源头。为此,扬州水文水资源勘测机构在这个“输水廊道”的9大关联河道水体设置了14个监测站点,按照国家《水环境监测规范》,常年对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22项水质指标进行实时跟踪监测。

  “每天,我们要前往十公里开外的监测站点现场取样检测水质。”处在源头位置的江都区环境监测站,站长李文斌常常频繁往返水源地和监测站,工作人员要将水带到监测站,动态掌握水质数据,并记录在册。

  据了解,5月16日的调水计划完成调水出省7000万方。调水结束后,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通水河道里程将比2021年增加约112公里,运河水面面积比2021年增加约9.5平方公里。

  “对照国家南水北调水质要求,常年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长江江都三江营调水水源保护区’常年水质达Ⅱ类,已达到饮用水标准。”在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负责人看来,近1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调水主干线水质全部稳定在Ⅱ~Ⅲ类,符合且优于北送标准。

  看生态 清水走廊靓起来

  江都,长江、淮河、大运河三水交汇。占地约615亩的南水北调源头公园,是当地最大的公园,也是南水北调和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南部起点。值得关注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不仅让江水逆势而上,也让沿线地区的生态靓了起来。

  要知道,在东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之初,沿线36个考核断面仅有1个水质达标,被一些专家视为流域治污“第一难”。在此背景下,江苏的对策是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并将京杭运河定为生态大走廊主干线。

  为了把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和淮河入江水道建成清水走廊、绿色走廊和安全走廊,扬州市先期实施了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七河八岛”生态中心、廖家沟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一批先导工程;开展京杭大运河沿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103家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系统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

  “按照水源地的环保要求,江都全境1332平方公里被分为3个区域,其中202平方公里被划为禁止开发的红线区。”江都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源地禁止建设一切非涉水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付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成本,换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的水清天蓝,这一点,江苏沿线各地都有一本“生态账”。

  淮安里运河曾经污染严重,经过拆迁、截污、清淤“三大战役”,古老的运河再现一河碧水;宿迁市聚焦断面达标、园区整治、湖区禁采等重点任务,落实“限批、控源、减量”措施,强化工业、城镇、农村等领域污染治理,确保骆马湖供水安全;徐州市在2010年确立了以“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守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调水出省进入山东的最后阵地,也实现了“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变。

  树木葱茏、水流不息。如今,行走在江苏的运河、湖泊沿线,一条条清水廊道、生态走廊正在江苏大地上蜿蜒而成,也成为泽被南北、造福百姓的幸福工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