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之下,公正没有容身之地
发布日期:2020-08-25 17:05:40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西坡 编辑:擎

  近日,有媒体做了“德阳安医生自杀事件”两年后的回顾报道,梳理了这起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对两个家庭造成的冲击。

  2018年8月20日,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的安医生及其丈夫在一个泳池内与一个男孩发生冲突,之后安医生夫妇的个人信息遭人曝光,引发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5天后,安医生吞下约500片扑尔敏,自杀身亡。

  整个事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男孩母亲常珊(化名)在网暴中的角色反转。在针对安医生夫妇的网暴中,常珊提供了致命的弹药,不仅对外发出了泳池监控录像,还拍下并在网络上传播了安医生夫妇的姓名、单位职务、照片等资料。当时她的动机是“期待网友们的讨论能有一个公正的结果”。

  但是在安医生因不堪网暴自杀身亡后,常珊自己也成了网络暴力的对象。常珊不断收到各种恐吓电话、短信,被迫换了手机号。她甚至对家人表示 ,如果没有孩子,自己早就走了(指自杀)。

  一个人吹动蝴蝶翅膀的时候,不会想到由此而来的风暴会吞噬生命,更不会想到风暴会逼得自己四处遁逃。我相信,这不是常珊当初设想的公正。

  事实证明,网络暴力从来都只有公正的名义,而没有公正的实质。因为公正需要程序,需要过程,需要耐心,而网络暴力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只在乎瞬时的情绪释放。

  在社会生活中,情感非常重要,情感不是理性的反义词,而是理性的一部分。但是在网络暴力风暴中涌动的不是有质量、有厚度的情感,而是碎片化、极端化的情绪。不同的情感是可以和解的,不同的情绪却只能相互对撞,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回头来看,两年前的那场泳池风波只是人与人之间随时会发生的小摩擦,没什么大是大非,也不存在致命伤害。但是网络作为一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恶意使用以寻求所谓“公正”,最终将事情引向失控而残忍的境地。

  安医生丈夫的思考有深刻的意味,他说,骂自己的和骂男孩家人的是不是同一批人?很可能是这样 。而即便这两批人不完全重合,他们也是同一种人。这些人让我想起《让子弹飞》里的一句台词,“谁赢他们帮谁”。他们在网络虚拟空间,站在看起来理直气壮的一方,对着想象中的“坏人”尽情挥舞键盘、宣泄仇恨,而不在乎事实可能有偏差,甚至会反转。因为当反转真的发生时,他们摇身一变,转换阵营依然“义愤填膺”“无比正确”。

  正义最大的敌人莫过于不在乎真相的“正义人士”。

  安医生的悲剧发生后,事情终于转回了正确的轨道。常珊及另外两人涉嫌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前些天已一审开庭。而常珊一家也向法院控告了一名医生,该医生当初接受采访时提出了男孩摸安医生屁股的说法,他们认为这是诽谤。

  这让人忍不住设想,假如一开始就诉诸法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