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送温暖”也可以很温柔
发布日期:2020-11-17 14:18:15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阳柳 编辑:擎

  很多年前,我家一亲戚的小孩考上了某知名大学。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前,才知道学校有给贫困学生买冬衣和来回火车票的福利。家在农村,还有两个姐妹读书的他,去做了登记。假期来临,他顺利拿到了学校发的衣服和火车票,开心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寒假里,他也多次跟家人和亲戚说起这事,满脸是对大学的自豪。不过,那件黑色的棉衣,他后来很少再穿。

  少年的心,会为意外的馈赠而感恩,也会对特定着装打上的某种标签格外敏感。

  所以,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有一种欣慰:河南洛阳理工学院为贫困生采购过冬棉衣时,考虑到学生的品味和隐私等问题,选取了多种款式和颜色。

  新闻里说,这项活动持续了11年,但没说清楚,采购多种款式和颜色,是活动第一年就有的传统,还是今年的新特色——当然,无论怎样,这种有人情味的细节,都值得点赞。但显然,今年获赠的这313名学生,身暖,心更暖。多种款式和颜色,满足年轻人品味还是其次,重要的是,它淡化了衣服的资助性质,增加了日常属性,让学生们穿起来更自在。

  不是说承认贫困就是不光彩的,需要衣服来掩饰;也不是说一些大学发放冬衣,没有采购多种款式和颜色,就是不对的。相反,大学生应当有客观认识自身和家庭处境的勇气,大学为贫困生发放冬衣,也是难得的善举。但发放,还能发放多种款式和颜色的,就是将原来的优秀拉到了满分。这是对学生隐私的保护,也是对他们心灵的呵护。

  这也是学校管理理念的一大步。

  曾经,一些大学在保护学生隐私上,有些神经大条。2017年,媒体报道过一些大学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没有将身份证等隐私信息隐去。这事还惊动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明确表态务必拧紧“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这根弦,让资助工作更合规、更有爱、更有温度。

  什么是“更有爱,更有温度”,洛阳理工学院作出了示范。即便给贫困生发棉衣本就不是“规定动作”,接受的学生也不算多,但学校还是将细节做到了极致。

  以往也不是没有优秀选手。“中科大往贫困生饭卡里偷偷打钱”,曾引发八方点赞。学校通过对学生食堂消费数据的统计,利用大数据算法,推行“隐形资助”项目,每人每月可获160元的资助(寒暑假除外)。这一暖心举动经报道后,被很多大学采纳,各种版本的“隐形资助”纷纷涌现。

  当然,这里面还牵涉到“公平”与“关怀”如何兼顾的问题。资助贫困生的钱或物资,不论是出自政府,还是大学,总量都是有限的。如何让资助抵达真正的贫困生,避免“会哭穷的孩子得资助”,有些信息的公开是必要的,不能将什么都套进“保护隐私”的壳子里,影响到资助的公平公正。但事实证明,既保证充分的信息公开,又保护学生隐私、免除学生顾虑,是完全能做到的。

  对大学来说,关键可能不在于有没有这个能力,而在于有没有这份心。

  在保护隐私、呼唤政策制度更有人文关怀的今天,大学的身教重于言传。被大学温柔以待的学生,将更明白隐私、尊严的价值。在走出校园后,对隐私的呵护,对他人细微的体贴,将成他们的自觉举动。所谓文明的进步,不就是在这种个体的努力中慢慢实现的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