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为“机”,加速发展品质旅游
发布日期:2020-03-31 17:35:37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胡卫华 编辑:藤井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影响巨大。旅游业几乎全要素、全领域受到重创而近乎“停摆”,这是中国旅游业自2003年SARS疫情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疫情是加速器,加速了旅游行业洗牌的进程,部分业态单一、产品陈旧、抗压力弱的传统企业将淘汰。疫情是放大器,放大了旅游业的长期结构性弊端:人力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对实体资源依赖性强。

  在当下旅游全行业积极开展自救和争取扶持政策的同时,旅游企业更应该把握“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的变革机遇,顺势调整产业方向,全方位打造“品质旅游”,增强全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品质旅游”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多地出台了刺激性政策。3月11日,北京、贵州、海南三地便同步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政策,以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生存问题,并促进旅游业尽快复苏。广东省则推出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业平稳健康发展 扩大市场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提振文旅体消费市场,保障文旅体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广东人游广东”“全域旅游在行动”两项旅游振兴重点活动,提升消费力。

  一、食:转变消费观念,注重健康卫生

  (一)树立健康的餐饮消费观

  无论是2003年的SARS疫情还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从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来看,其宿主都是来源于野生动物。如果没有人捕猎、销售、食用野味,就不会完成病毒向人类传播链条的最关键一环,两次重大疫情或许就能避免。过去游客往往为了猎奇尝新而食用野味,今后这种消费观念将会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生态的“在地化”食材。

  (二)养成健康卫生的就餐习惯

  中国人历来注重礼仪,聚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但从此次疫情的传播途径来看,聚餐传播的几率很高。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旅游行程尤其是团队游中,自助餐和分餐制将会占主导,即便是团餐制也会普及使用公筷,避免发生群体卫生事件。

  (三)强化旅游餐饮卫生安全监管体系

  此次疫情将倒逼旅游餐饮企业强化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形成食材“采购、存储、加工、配送”的全流程安全监管体系。

  二、住:普及智能服务,安全管理升级

  (一)“无接触服务”将成“主角”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化与科技化为酒店业赋能。如VR体验、自助登记入住、机器人服务、零秒退房等,将为个性化“无接触服务”带来更多想象空间。酒店的“无接触服务”大大减少了人际接触,避免了交叉感染。而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也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酒店的运营效率。

  (二)卫生安全将更有保障

  疫情将促使酒店业更加重视安全卫生这项基础工作。如某酒店集团推出的“安心住”服务承诺做到“四项安心”:清洁安心、卫生安心、洗涤安心、检查安心。

  三、行:自驾游更流行,环城圈成首选

  (一)自驾游比例进一步提升

  自驾游在国内旅游出行方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全球自驾游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国内自驾游达到5.8亿人次,同比增长35.6%。经历此次疫情,基于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双重考虑,将会有更多的旅游者选择自驾出游。除此之外,还将会有一部分游客选择定制化交通如家庭包车、小团体租车等形式。

  (二)公共交通中乘客智能化管理

  此次疫情防治中出现了许多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有效地识别了风险人群,做到早预防、早隔离、早救治。因此在今后的旅游出行(包括景区内部的缆车、游艇、电瓶车等方式)中,实现乘客的智能化精准管理也将是大势所趋。

  (三)环城游憩圈更受关注

  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恢复后的一段时间很大程度上会通过压缩原有的假期安排来弥补。因此离城市周边1-2小时车程左右的“环城游憩圈”将会更受关注,成为家庭周末短期休闲旅游的首选项。

  四、游:旅游融入生活,康养产品受宠

  即使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也改变不了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的现实。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现代人所向往并且也是旅游的最高境界。基于亲近自然的复合型、多维度、跨业态的康养旅游产品将成为市场青睐的对象。

  (一)“森林+康养”旅游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森林是物种的基因库,是人类的健康家园,也是康养旅游的核心资源。森林中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体、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有益人体健康的植物精气、舒适的小气候环境,将森林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康养旅游资源还有巨大的空间。

  (二)“乡村+康养”旅游

  乡村康养是以乡村广阔的田园空间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为依托,以“四生”(生活、生产、生态、生命)融合和“五养”(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并进为目标,回归自然、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养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乡村+康养”旅游应立足乡村及农业本身,联动乡村一二三产业,在发展乡村旅游乃至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乡村康养旅游开发中可探索“点供”用地模式,有效解决必要的康养设施落地难的问题。

  (三)“运动+康养”旅游

  运动康养是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多渠道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康养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康养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可以预见疫情结束后,“运动+康养”尤其是户外运动带动的康养旅游将会快速复苏。开发“运动+康养”旅游应在充分保障活动安全的基础上完善步道、驿站、救护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在运动康养中增强体魄、增长见识。

  五、购:购物渠道多元,主打绿色生态

  (一)旅游商品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

  除了在旅游地的实体店购物,旅游产品线上销售已经成为常态,并且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销售平台加入。如某大型旅行社在疫情期间主动接入了一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企业自救SAAS系统,公司数千名旅游顾问变身为电商达人,在原有旅游产品销售的基础之上,增添更多品类,全面满足用户“旅游+其他消费”的需求。两家合作后,其全国旅游顾问在该平台的单日销售流水迅速突破了千万元大关,旅游顾问的收入甚至超越了传统旅游旺季时的收入。

  (二)“在地化”生态产品销售将上升

  疫情过后,与健康有关的绿色旅游产品尤其是有机农副产品的销售将受益。以农产品为例,可以设计“绿色有机作物种植——农产品康养品牌化深加工——收获季采摘体验”的全产业链条。除了游客在乡村“在地化”的消费方式之外,还可提供田地认养、会员制绿色农产品定期配送等服务,提高附加值,增强游客黏性。

  六、娱:科技赋能娱乐,体验效果增强

  疫情让旅游企业更加意识到了科技应用和创新驱动对保持产品竞争力的作用,硬核的科技领域将为旅游娱乐赋能。旅游娱乐市场的巨大前景为智能穿戴、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提供了成果转化的空间。这些机会叠加5G网络的建设,推动了对高清分辨率内容、沉浸体验等消费模式的需求。国内类似“印象系列”等动辄成百上千人参与的大型旅游实景演出或许将会更多地与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效果。与此同时,基于特色旅游景区主题IP开发的网络游戏产品也将不断丰富,成为旅游消费链条的一个新增长点。

  总之,经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旅游业要主动化“危”为“机”,重点关注健康化、智能化、特色化等发展方向,苦练内功,提升品质。同时也需依靠政府在政策、金融援助、税收减免、灾后整体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借此良机,旅游业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作者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