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农业基本盘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2-02-28 17:34:1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危旭芳 刘杏愉 编辑:藤井树

  “三农”稳,天下安。日前,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产业旺,方有乡村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的产业振兴,离开了产业这一支撑点,农村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乡村振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业要发展,是共识;产业要怎么发展,却是难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关键在于做好乡村产业“特”字文章,把握好“特”和“融”两大着力点。

  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从“特”字入手,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充分挖掘生态、区位、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富民兴村产业,做优做强特色佳果、肉禽水产、花卉苗木、南北药材等特色优质产业。尤其要着眼长远,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角度出发,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就业,推动乡村经济全面繁荣发展。

  突出“特”字,是对现代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的生动诠释,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目前,乡村振兴已经成为高频热词,中央高位推动、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地政府也表现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机遇意识和行动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走样的情况。比如,产业出现同质化倾向,有的乡村产业毫无特色、缺乏底蕴,只是简单模仿、照搬照抄,甚至生搬硬套、东施效颦。可想而知,这样的乡村产业就算建起来了,也很难实现可持续性振兴。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特”字做文章。

  村有千百种,风情各不同。江南有江南的味道,岭南有岭南的特色。乡村要实现振兴,必须充分挖掘本地本村的生态、区位、资源、历史、文化等独特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富民兴村产业,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只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才能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如果第一产业有优势,可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特色和优势农业,避免村落或乡镇之间同质化低端恶性竞争。如果第二产业有基础,可着重依托乡村优势资源,以城带乡发展独具特色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工业。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提升,重点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防止忽视本地基础的盲目跟风转型。如果第三产业有前景,则可根据新时代大消费人口结构快速转型升级带来的休闲康养旺盛需求,构建便捷高效的一体化交通网络,打造特色康养、民宿体验、乡风拾趣等乡村休闲农业和旅游精品工程,实施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内生性低碳循环型发展的乡村探索,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生态红利催生美丽经济,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也就是说,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还要着重做好“加法题”。例如,“特色农业+名品名标”,提升产业发展美誉度;“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扩大产业发展辐射面;“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增加产业发展附加值;“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特色农业+电商平台”,激发产业发展驱动力等。

  乡村三产融合的本质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要大力拓展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多元化功能,从初级的农业种养业衍生和拓展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功能和新环节,发展“接二连三”的互动融合型“第六产业”,如特产深加工、野趣乡愁游、森林康养、民宿体验、创意文化农业、乡村共享经济等。此外,要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如广东省政府正在推动的“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工程等都是很好的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无论这道“加法题”怎么做,都千万不能把农民的利益给加没了。也就是说,要建立健全三产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的补链强链为依托,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互惠合作和激励相容机制。

  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特色产业强起来。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契机,以“特”兴村,围绕特色产业扩基地、搞加工、促增值,依托天然的生态优势与全面提升的乡村颜值,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涉农经济。二是产业链条长起来。因村制宜选取极具乡土特色的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大力拓展现代农业多元化功能。以田园综合体模式打造“特色农业+”新型乡村产业链,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产业可持续性振兴,充分展示乡村的独有魅力。三是乡村人才多起来。产业兴旺离不开人才支撑,要鼓励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注入新技术、融入新理念,发展直播带货、预售认养、网络营销、电商平台、创意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入股合作、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让村民成为企业合伙人,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危旭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杏愉: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教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与路径优化研究”(20BJY141)阶段性成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