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速度改变的汽车业竞争逻辑
发布日期:2022-03-25 16:48: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吴蔚 编辑:藤井树

  又是一年财报季,密集发布的财报似乎在印证: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依然是汽车业颠扑不破的竞争逻辑,然而当速度成为时代印记,这个逻辑坚硬的外壳也出现了一丝裂痕。

  德系豪华车三强BBA(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交出的高分答卷再次证明了老牌汽车巨头的吸金能力:在新冠疫情与零部件紧缺、原材料大涨的多重压力下,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的营收和净利润仍保持在高点。其中,宝马集团以超过250万辆汽车的交付量重夺豪华车市场销量冠军,超过千亿欧元的总营收以及创出历史新高、增幅高达三位数的净利润,表现尤为亮眼。

  再看国内车企,在目前已经发布2021年业绩相关情况的车企中,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大型车企明显赚钱更多。在广汽集团2021年度业绩预告中,已基本确保净利润达成双位数增长;而长城汽车业绩预告显示,尽管全年净利润不如前三季度增长超过90%那般突出,也达到增长26.45%的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速度正在成为影响汽车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变量。以BBA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为例,今年汽车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宝马已率先改变其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比。从今年2月11日起,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中所持股份变更为75%,华晨宝马财务报表将在2022年全面并入宝马集团,预计将带来70亿至80亿欧元的积极影响。这意味着宝马2022年的净利润有可能超越梅赛德斯-奔驰位列德系豪华车三强之首。而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从占股49%的北京奔驰仅获得15.53亿欧元盈利。奥迪2021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为11.4亿欧元,仅占其全球销售收入的2%,这主要是由于奥迪集团在一汽-大众中的持股比例只有10%。

  更为重要的是,在电动化的虹吸效应之下,全球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大举提速已成共同方向。与占据先发优势的中国车企相比,国际巨头的电动化步伐2022年更显激进。在BBA们2021年财报中,电动化成为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事实上,过去一年国际巨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有所收获。尤其是宝马集团,数据显示,2021年宝马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8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10.3万辆。而梅赛德斯-奔驰新能源车销量为27.2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9万辆,奥迪纯电动车型销量则约为8.19万辆,就连保时捷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也交付了4万多辆。

  从目前国际汽车巨头披露的电动化目标、车型数量以及投资金额来看,2022年电动车领域竞争激烈,一场“卡位战”已然打响。宝马集团预计2022年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纯电动车交付量翻番,量产及试生产纯电动车型将达15款。奥迪在中国市场也将推出e-tron GT、Q4 e-tron等至少6款电动车型,而梅赛德斯-奔驰将推出包括全新EQE等在内的8款新能源车型。

  可以预见的是,短短三年后,即2025年,电动车市场竞争将趋于白热化。公开信息显示,到2025年,宝马集团计划在全球累计交付200万辆纯电动车;奥迪则计划推出20款纯电动车型,电动车销量要在其全球销量中占比约40%;梅赛德斯-奔驰也宣布到2025年所有其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每款车型都将提供纯电版本。就连保时捷也宣布将加大电气化产品的攻势进程,到2025年全球交付新车中将有一半是电气化车型(包括纯电动及混动车型);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占新车交付量的比例预计将达到80%以上。而意大利超豪华汽车品牌玛莎拉蒂计划于2025年推出包括MC20超跑、新款Quattroporte运动轿车以及新款Levante SUV在内的全系列电动产品,至2030年,玛莎拉蒂旗下车型将全面实现电气化。

  为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如此宏大的电动化目标,“不差钱”的国际巨头在电动化领域可谓豪掷千金“拼手速”。其中,宝马集团宣布到2025年前,在电动出行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将突破300亿欧元;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于2022年至2030年在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超过400亿欧元;奥迪则计划到2025年在电动化方面将投资约150亿欧元;保时捷也已拨付150亿欧元专项资金,用于到2025年的电动出行及数字化转型业务,与此同时,保时捷还在欧洲地区布局自有充电基础设施,目前第一批网点已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获得确认。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单从BBA们2021年财务数据来看,电动化、智能化这些技术因素并非其业绩提升的关键因素,反而是聚焦于内部优化的管理因素。例如宝马集团将财务数据的改善归因于合理的定价和完善的产品阵列;奔驰则表示,得益于产品组合和成本效率,奔驰乘用车业务板块的固定成本降低了16%,而单车营业额增加了26%;奥迪也认为是持续的成本优化、原材料对冲和货币汇率正向效应的积极影响推高了利润。事实上,从这些国际巨头已推出的电动化产品来看,其鲜有突破500公里续航的车型,因而在500公里续航已成新车型“标配”的中国新能源车企面前,更加凸显“大象转身”的艰难。

  面对新时代新考题,中国市场无疑是BBA们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从其2021年销量可窥一斑: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奥迪的中国市场销量分别占其全球总销量的34%、32%、41%。而中国汽车市场正是以速度为特征,无论是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性价比的提升速度,还是优质车型的供给增速,更或是华为、小米、百度等科技大厂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超预期的进展,种种迹象无不显现出中国汽车市场“唯快不破”的竞争逻辑。

  从这个角度来看,时间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是这个速度时代不争的事实。如果特斯拉一年不出新车型、苹果撤销汽车部门等传言被坐实,这些曾经的领潮者难免不会被奋力奔跑的后来者所超越。在这个速度时代,中国不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同时也是全球汽车技术路线的测试场、全球汽车企业优胜劣汰的试验场,汽车业被速度时代改变的竞争逻辑即将在这里得到证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