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老人捐出养老钱,是人性充沛的好故事
发布日期:2020-02-14 14:57:3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丰 编辑:擎

  2月12日,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位80岁的老人找到当地公安部门,拿出自己的存折,想为防控做点贡献。考虑到她的年龄和生活实际,工作人员感谢了她,并且婉拒了捐款。

  老人主动提出捐款,这当然让人感动。一个80岁的老太太关注疫情,本身就说明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个“共同体意识”已经形成,这种团结无疑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每一个人,从患者到主动隔离的人,从武汉市民到双鸭山的老人,都以自己的形式参与其中,这就是“人民战争”。

  让人欣慰的是,民警没有接受这份捐款。5万元几乎是老人的主要积蓄了,她晚年生活的幸福,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一笔钱。民警在作出这种决定的时候,无疑考虑到了老人的特殊处境,这种做法让人暖心。

  一些高龄老人捐款的事迹却让人感到五味杂陈。此前不乏类似的事迹被报道。比如,湖北武汉93岁的抗战老兵明学纯捐款时说:“只有15000块钱,钱不够,向女儿借5000块钱。”重庆87岁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攒了30多年的积蓄20万元……

  与此相对应,网上最近一直有呼吁,不要号召老年人捐款,有相当多的人表示赞同。老人的内心特别脆弱,更容易被打动,但是一旦捐款之后,则意味着此后的生活缺乏保障。这种呼声受到中央媒体关注,并作为一个严肃的公共话题被讨论,从网友的呼吁到媒体的“新闻选择”,体现了某种珍贵的共识。

  在过去,我们在宣传中特别注意一些特殊人群的“表现”。老人和儿童捐款,甚至残疾人捐款,越是困难的人伸出援手,越能体现参与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媒体对这种新闻有了偏好,但问题在于,这种宣传的根本问题在于忽视了真实的人性。人们的感动,应该建立在一种“共情”的基础上。从常识和日常生活中催生出来的“好人好事”总是更让人感动。过于拔高、过于极端化的宣传,会让人反感,有时候“人设崩塌”,成为笑料。

  拒绝老人捐款的价值还在于,我们开始学会尊重个人权利和个人幸福。抗击疫情需要“众志成城”,需要每一个人参与,但是这种集体奉献不应该和个人生活产生太大冲突。一个年轻人的捐献和一个80岁老人的捐助,虽然都是自愿的,但认真体察,仍能看出其中的不同。显而易见,和年轻人相比,老人不具备抵御未来生活风险的能力,她是一个需要关怀和保护的人。

  民警的婉拒,是从老人的实际状况出发,也并不会凉了她那颗奉献的心。抗击疫情重要,但是一个80岁老人的幸福同样重要。中国人习惯牺牲小我,这是难得的品质,但是在21世纪20年代,我们也已经有条件、有能力申明,每一个个体的幸福都是珍贵的,是需要守护的,这是一种进步。

  这也提醒我们,今后的舆论需要避免树立“80岁老人捐出自己养老钱”这样的典型。破除“高大全”和极端化,让人情味和人性化都更充沛,才是真正的“好故事”。 □张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