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究竟会不会有意识?
发布日期:2015-06-25 16:11:16 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 编辑:胡擎银

  冯兴元:谢谢主持人。人工智能机器人有一组它的特点、功能,实际上我们要看的就是这些功能,看它能实现什么。比如汽车无人驾驶,现在飞机无人驾驶可以去杀人。我的手机上有语音输入法,包括Siri,你可以跟它对话,它可以执行简单的命令。它们有高级和低级之分。

  从经济学角度看,现有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的产品的组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线。如果主要生产军工产品,那你生产民用产品就少,反之亦然。组合起来就组成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人工智能恰恰就是改变了技术,所以它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救往外移了,我们能够获得的产品就多了,而且产品的质量可能更高了。未来必然是智能化的世界、智能的社会。我们把经济学讲的效用提高了,人的享受的满足度就提高了。

  低级人工智能机器人跟高级的的差别是,高级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直接帮你改进技术,推开了生产可能性曲线,让产品质量、数量都增加了,或者我只要生产这么多产品,却降低了大量的成本、能耗、材料、人工,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玩,或者被组织起来和自己提供产品,尤其是提供差别产品。因为在未来的世界,可能每个人的劳动量会大大降低,但是你总得有点儿劳动,去创造财富,才能去交换。

  美国俄裔思想家安·兰德的理念可能通过高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他的理念是“每个人成为自私的自我”——每个人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有更多的产出。有了产出,要通过交换让大家都幸福,主要是满足自己,最好的地实现理性的自我,这样整个世界变好了,而且不存在所谓的福利国家。美国阿特拉斯经济学基金会的副主席就说,福利国家是制度化的抢劫。所以,人工智能创造财富,带来效应。

  风险是有的。刚才说到一些例子,比如万一无人驾驶的汽车被人输入一小串的代码,可能就撞人了,而且你可能找不到责任人。谢谢。

  王俊秀:冯兴元教授刚才建立一个模型,很短的时间他把生产可能性曲线,安·兰德的思想和人工智能弄在一块了。

  今天下午听了大家谈话,有些地方还是把我搞晕了,为什么呢?这个机器人,包括我们聚焦一下机器人分为几种,一种是刚才翟老师讲的主从机器人,一种是KK讲的无意识机器人,他认为机器人的意识跟人类的认知是完全相异的,不同的,而且他在美国吃过一次机器人配的餐,完全跟人类的厨师做的菜不一样,他觉得这就是机器人最好的地方,最有价值的地方。

  还有一类观点,最近的一本书叫《超级智能》,一个英国的未来学家,他认为机器人是有意识的机器人,而且最乐观的其实是王飞跃老师反对的,他认为意识将来会超过人类,而且有准确的时间表。

  不管怎么说,有意识的机器人,接受的人这个观点的人群不小。这三种人群对机器人或者对智能社会的认知完全都是不一样的,这块我建议心理学家给我们一个解释。这是咋回事儿?

  朱建军:现在世界有几大迷,其中一个迷就是意识之迷,无意识中怎么能出来意识呢?它怎么能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它怎么能有感觉、情绪呢?这是一个迷,至今没有解决。在机器人即将来的时代,可能我们很迫切的需要解决,就是机器人有没有意识。有些人认为意识是可以有的,一个复杂系统渐渐的会形成意识,但另一派会认为它只是看起来有意识,他能实现意识所实现的所有功能,他的计算,他的判断,但是这个主体他自己还是不知道,计算机不会真的有感觉,一个再好的摄像机是不会看见的,这一派就认为意识是人独有的,机器永远不会。这两种观点很不一样,现在没有结论。

  但是这两种观点之外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刚才翟先生说的那个东西很重要,自我认同,什么是我们认为的,一个是他有意识,一个是我们认为他有意识,其实认为他有意识和不认为他有意识,虽然他可能该有意识还是有,该没有还是没有,但是伦理上差异很大。

  比如有一个机器人做的完全像人一样,但是我认为他没意识,不管他多么像人,表现出多少意识的功能,但我认为他没意识,我把他砸烂了,这只是毁了点儿东西。但是如果我认为他有意识,比如我是个孩子,我觉得那是我的同伴,我把它砸烂了那就跟杀人差不多了,这就会带来非常大的痛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