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故乡?我想应该就是故山故水、故景故人吧!
时常会觉得,背井离乡对于故乡来说是条不归路。但时常又会憧憬,憧憬着有一天,我们的乡村能如贺雪峰教授笔下描述的那样“温饱有余的农民可以继续享受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可以继续享受家庭和睦和邻里有爱;可以继续享受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和情趣。劳作是有的,却不需要透支体力;消费是有的,却不一定奢华;闲暇是有的,却不空虚无聊”。农民能过上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过上一种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人,才是故乡最大的动力和活力。可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巨大的物质利益刺激以及城乡间巨大的生活方式的差异,无论是打工还是上学,几乎全部的适龄劳动力都选择了进城。而农村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显得稍微有点人气。每年年底小乡村赶集的时候,车子已经多的连行人都难通过了。说车多,不光是数量,还可以看出地域,各地牌照的车都有,这说明,打工,珠三角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从大桥修建、铺设水泥路开始,路通了、宽了,乡村却变得日益安静了。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城市的租客们回到故乡,给故乡能带来短暂车水马龙。可是这样的日子毕竟很短,租客们会像过客一样,和故乡匆匆告别,迁徙到城市。家,有时候甚至就是连锁酒店。住几天,就走了。留下睡过的床被,父母洗干净,晒好后,又匆匆收进柜子里,等待下一个过年的到来。年底的繁华掩盖不了乡村的凋敝。
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可如今,农村恐怕已经是衣锦难还乡了。首先是回乡以后难以维持衣锦的生活。常听打工返乡后的人说,在家挣不到钱。田地、山地、柑橘、甚至养猪,都生不了多少钱,用农民的话说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赚的钱也不如打工挣得多。所以,不得不选择外出。钱,成了进城的原始动力。农村,终究支撑不起你的城市生活。而那些能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有份不错的手艺,比如说修房子,修路或者石碑等。有了钱后,回村以后才能建房、买车,才能比起留守村民过上相对衣锦的生活。有了钱以后也才能考虑子女的进城教育问题。社会上给我们的印象是: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远远比不上城市家庭。从绝对数上来说的确是这样的,但是从相对数来说,农村家庭对后代子女的教育投入占据了家庭投入的绝大部分,没有哪位父辈愿意再让他们的子女留在农村。或许在他们眼里,城市,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一种努力的回报。对于吃住自给自足的农村家庭来说,教育,是给孩子进城和摆脱农民身份的最普选的途径。如果有钱,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没有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常听打工族们抱怨,回家或者出门,大包小包,像逃难似得。但是对于有些年轻人来说,离家又何尝不是逃难呢?
有时候总觉得有些事离你很遥远,可是这些事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有意无意地渗透进你的生活。离家逃难,因为害怕相亲、逼婚、赶婚礼···更害怕遇到昔日的同窗教他的孩子喊叔叔或者阿姨。这恐怕是80、90后过年害怕回家的重要原因吧。每年回家都要赶不少婚礼,昔日的好友都成双成对,于你来说,多多少少会有些着急。更不必说整天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逼问,虽然父母不说,但是也能想到这些大概都是父母的授意吧!
衣锦难还乡,因为回乡已经难遇“故人”了。比起祖辈父辈,或许我们的亲情更淡薄了。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经历了“人多力量大”的时代,血缘关系成为家族的纽带。从上个世界60年代开始,村里大的家族不断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流失,成金字塔型结构不断延伸。越往下族员越多。由于住得近,长辈、小辈分得很清楚,规矩也很细。爷爷在世时,听他说有六兄弟,老大当兵以后就此消失,失去了联系。其他五兄弟,后来分得很散。记忆里常常见到的就是爷爷和五爷爷会经常走到一起。幺爷爷我见过一面。因为爷爷排行老三,和四爷爷住在一起,所以四爷爷的孙辈也就是和我一辈的差不多我都认识,因为住的近,走动的多。但是当我们长大,我们又带回另一半的时候,即使是住得近的经常走动的,也不一定能全认识。最近我们这辈弄了个微信群。进群的时候我们都是先介绍爷爷,谁谁是几爷爷的孙子、孙女,谁谁是几爷爷的外孙、外孙女,谁谁是几爷爷的孙媳孙女婿···从爷爷辈我们这辈,仅仅半个时代,孙辈们几乎就不认识了。父辈们比我们强很多,他们最起码认识,看见谁谁父亲能清楚地知道我该叫他叔叔还是伯伯。不光我们同辈不认识,就连父辈们的叔叔伯伯也可能不认识我们了。今年正月,去二爷爷家的一位伯伯家里,自我介绍时那位伯伯根本不知道我是谁?直到姑父说起我父亲的名字···时代在变迁,这一现象的发生也越来越明显,金字塔越往下,血缘亲情越淡薄。等到我们的子辈和孙辈的时候,当坐到同一张饭桌上,那种亲情的陌生感,能想到该有多么可怕。等到我们想衣锦还乡的时候,会不会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样的故乡怎么回?亲情淡薄了,邻里之间亦是。血缘关系尚不能维持几辈,更别说邻里之间了。金钱,能勾起人的原始欲望,亦能攻破邻里之间传统的坚守。“经济社会”这个词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农村听到。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这个“经济社会”,但是在有些人眼里,可以简化为“钱”。钱在有些人眼里似乎已经能买到“良心”了。邻里之间有吵架的、有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的、有对簿公堂的······当很多事情被用钱来衡量的时候,昔日的熟悉感就没有了。故乡也就不是所谓的故乡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